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京华神相张铁嘴 > 第十章 高不就的际遇

第十章 高不就的际遇

第一节

确切地讲,弗里德曼先生不能算是一个标准的军人,因为他的身上有太多的骑士精神和诗人气质。他喜欢打猎,喜欢郊游,喜欢在花红柳绿中吟诗。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时候,他听说香山的枫叶一夜之间全变红了,非常美。他明知作为占领军军官独自跑到香山去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因为当地的老百姓都对占领军充满了仇恨。可他为了欣赏美景,不顾一切地单人匹马跑到香山,并且流连忘返,在那儿住了两个晚上。同僚们都以为他已经遇害时,他却出人意外地回到了京城,为此他受到了联军司令瓦德西的严厉批评和记过处分。他一点儿也不后悔,因为他在香山写了两首他自以为是以前从来没写出过、以后再也写不出来的好诗。他把这两首诗和司令部给他的处分决定一起夹在枫叶里,寄给了他在德国的初恋情人。

然而,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人。一八九六年,他从军校毕业后开始担任瓦德西将军的警卫。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瓦德西担任联军司令,弗里德曼先生也荣升为瓦德西的警卫长。在弗里德曼的眼里,数以百万的义和团不过是一群暴民、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然而当义和团被打散后还原为个体时,却成了十分危险的反抗者,这些反抗者遍地皆是,使得弗里德曼负责联军最高司令安全的工作变得十分复杂、艰巨,弗里德曼却干得非常出色。瓦德西作为占领军司令,每天要接见许多人,因为善后工作太复杂,他不得不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就连北京的妓女有时候也会跑到这位联军最高长官的下榻处去找他。弗里德曼迅速从军营里抽调了一批枪法好、身手不凡而又忠心耿耿的下级军官组成了一个警卫排,他亲自训练这个警卫排,使这个警卫排成为了联军中效率最高的安全保卫单位。他们不但周密地保卫了瓦德西的安全,还多次协助友军消除安全隐患,把反抗的苗头扼杀于摇篮之中。联军司令瓦德西整个在北京期间,安全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不得不归功于弗里德曼先生。

回到德国后,他在一家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专门为军方培养警卫营的人才。

保定军校决定办一个为期一年的训练班,培养一批警卫营人才。陆军总长段祺瑞亲笔写信邀请弗里德曼先生来保定担任这个训练班的首席教官。弗里德曼先生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收到段总长的信后他欣然受命来到保定。没想到,一到保定就和校方的主要负责人在招生对象方面意见相左。校方认为,这批学员毕业后都是军中即将要建立的警卫营的骨干,为了保证人员素质,应该全部招收就读的中学生。而弗里德曼先生却强烈反对,他根本不相信在就读学生中能招到几个合格的学员。他在中国呆了很多年,对中国的国情十分熟悉,中国的在校学生大多是富家子弟,体质弱的居多,会武功的就更少了,至于射击,不要说枪法好,绝大多数恐怕连手枪都没有摸过。而训练期又只有短短的一年,这样的学生训练出来,自己都需要别人保卫,遑论保卫别人。他认为应该面向全社会招生,广招精选,实在招不齐,还可以在军营里挑选一些符合条件的低级军官或士兵来参加训练班。至于文化方面应该降低标准,取消高小毕业这一条,改为认识几个字,能读懂命令,会写个请假条什么的就行了。

两边争执不下,最后,由段祺瑞拍板,采纳了弗里德曼的招生方案。招生广告见报后,报名的人十分踊跃,达到三千多人,经过严格考试后,只有四十名被录取。不出弗里德曼所料,这四十名被录取的学员中只有三名是在校学生,二十名是从军营中选拔来的,其他十七个学员的社会成分十分复杂,有的当过看家护院,有的当过武馆教头,有的在东北当过马贼,还有的根本弄不清原来的职业是什么,只能算是无业游民。

为了便于管理,弗里德曼把四十个学员编为两个组,二十名从军营里来的人列为一个组,组长叫张志武。社会上招来的这二十个学员编为第二组,弗里德曼指定高不就担任组长。

张志武是湖南人,弗里德曼看过他的档案,张志武今年二十五岁,竟当了九年兵。他的外祖父是湖南的名武师,一根三节棍打遍湘潭无敌手。他自幼随外祖父习武,得到了外祖父真传。他的枪法也十分准,几次全团比赛都是前三名。按他的资历和军功,九年熬下来,最不济也能弄个营长干干,可他只当到了排长,而且是个副的。不能升上去的原因就在于他太散漫了,又常常跟长官顶嘴,是个典型的兵油子。军营把他送到军校来,含有甩包袱的成分。他自己也没想到,竟会被军校录取。

高不就也是二十五岁,比张志武还大两个月。就连弗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