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好似一张准备接吻的嘴。北口面向大陆,两山各架一座炮台,用来对付朱明水师的巡海船;南口较阔,带了点儿喇叭形状,人们修了石头堤坝为海浪减力。虽然只是黎明,但岛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码头尤其不堪,那无数的侧舷、帆蓬、桅杆、货山、苫布、巨木支撑的风雨大棚,匆匆来去的挑夫、水手,慢吞吞讲价的掌柜、货主,构成一幅极度纷乱的画面。
单桅船上,两个小孩呆望着高处两门虎蹲炮之间、垒了两丈高的草席堆栈。草席顶上盖了油布,躺了个大胖子,裸了肚皮高卧。从下面能看到他的白肚皮一起一浮。而距离码头两链远的一个灰色货山好象全是瓷器,一帮穿着短褂、梳着高髻的矮家伙正一点儿一点儿把货物往船上搬运。远远看去,如同一大群忙碌的小妖。
进港了。单桅船受到了夹道欢迎。
”嘿,来了一群乡巴佬。”这声音来自高处,是一只大船的桅杆了望手。
”这是不是一只漕运呀?嘿嘿嘿嘿,大伙来看漕运呀。”一大帮人聚集在右岸炮台附近,向他们喊着,一时间吵成一片。
”喂,运米的,我有五百斤黄鱼干,换不换?”
”这船有点儿像个画舫。喂,你们把杭州的画舫偷来走私,这可是犯天条的。我要报官!”
”有官妓吗?露个脸瞧瞧!”
”有酒吗?”
”没有女人,我操这个小奶娃子也行。”这话是对着单桅船上矮点的小孩孙平北说的。
”奶奶个雄!怎么又是运粮船。老子今天不卸了!”
”说不定是一船印花土布……”
”这一船全是公的。”
单桅船的船主站在船头,没好气的吼了回去:”凭你那泡成海绵的东西,也想找雌儿!”
码头上的人大笑。
俩小孩对望了望,叫滨田雄的高个子貌似听懂了,跟着笑起来。
在单桅船右前方,还有一艘船在靠拢码头。那是艘怪船,全挂的是软帆,船首雕了个真人大小的光身子美女,两只胳膊拽住前桅的帆索。船舷站着个哨兵,戴着一顶宽大的软圈帽,掌中一条粗粗的火绳枪。他们的帆索调整了几下,就借这港内的微风慢慢进入,不用桨撸。船侧有许多盖板,有一个打开来露出铁炮。岸上没有人向他们打口哨或是怪叫。
在一片喧闹中,这艘船特别宁静,凶狠。
那是葡萄牙人的船。2
单桅船靠上了码头。船主把行李递给仰着脖子四处看的俩孩子,”你们穿过这个镇子,有个峡湾,过了湾就是孩儿营。去吧。”
”孩儿营?”
”里边都是些孤儿。海上难有善终,孤儿很多,棚子里热闹得很呢。大李你送一下他们。”
孙平北和滨田雄手拉着手登岸,叫大李的水手帮他们拿着行李,穿过拥挤混乱的码头到了镇上。此时双屿镇大约有五六万人口,因为有渔汛,部分走私船离港跑到大戟山一带拉网去了。禁海之后水产奇缺,卖得起好价钱。镇上到处腌制鱼干,腥味冲鼻。
”怎么这么臭呀?”孙平北有点儿受不了了。
大李:”小黄鱼汛。你们还得闻一个月。”
孙平北:”请教一下,叔叔你该怎么称呼?”
大李:”行了。走。”
绕过北较场,翻过小丘,从镇子穿出,看到一条深涧般的峡湾。水手招呼了一艘摆渡小船把他们运过去。两人不敢问话,他们甚至看不明白这个湾是河是海。孙平北把手在船舷探下去打湿,一尝是咸的,高兴地对滨田雄说:”是海。”
一袋烟的功夫船到了对岸。一个大棚子背海靠湾而建,这东西说是棚子,上面铺了瓦,说是房子,四面墙壁没有石头草灰,全是沉重的原木。看上去极其丑陋又极其结实。水手把行李交还给他们,”进去吧。”说完转身就走,把两人晾在当地。
门一推开,里面异常嘈杂。俩小孩把脑袋探进去,给震撼了。
四排床铺夹一个宽阔的过道,也不知道有多少小孩在上窜下跳。这些孩子衣着都很朴素,但用料并不便宜;个个面孔红润,像是吃饱的样子。他们中最大的一群在床底下,分成两拨对峙着,似乎是看谁能在爬行中摆脱围追堵截到达对方那一排的床下。
似乎全是男孩子,其中三分之一超过了十岁。棚子尽头是一块大布帘子,这时候正给一个女孩子揭开,棚子深处另一半露了出来,全是女孩子!帘子后面还有
几十张床铺。
那丫头很不高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