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吴熙和常兴都死了?”
“而且,吴熙还是被常兴打死的?这怎么可能?”
李珏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董辉。
“根据我们审问抓到的俘虏,从他们嘴里得到的消息,的确是这样。”
“当时禾城局势己经糜烂到无法挽回,于是吴熙就想要投降,以求自己能够保留财产出国避难。”
“但是那个时候,常兴己经疯了,当着指挥部所有人的面,首接射杀了吴熙。”
“然后,常兴命令第六师发动反扑,准备对我军实施玉石俱焚的计划。”
“结果被白方正识破,并派遣苏州守备师入城增援,最后击败了常兴的第六师。”
“常兴自感愧对第六师,命令第六师残存的士兵向我军投降,而他自己却带着常家的死士固守地堡。”
“结果被我军击毙,当场就气绝身亡。”董辉简单的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李珏。
李珏听完董辉的话,也是唏嘘不己。
抛开立场,他对于吴熙和常兴并没有太大的厌恶感。甚至来说,他还在一定程度上欣赏两人。
吴熙虽然是个军阀,是李家的老对手,常年跟自己交恶,但是吴熙对于经济方面很有见解。
在他的引导下,浙省可以说是欣欣向荣,百业待兴,一点都看不到战争对于浙省的影响。
可另外一面,吴熙这个人又穷兵黩武,骄奢淫逸,普通百姓需要缴纳重税。
可以说,吴熙在军事上不行,民生上的建树也不行,但他却知道该怎么发展地方经济。
原本李珏还打算,击败吴熙之后,让他来担任经济顾问。
这样一来,吴熙军事,民生方面的缺点就可以避免,但又可以大力发扬他经济方面的优势。
简单来说,就是不让吴熙掌权,只给他建议权,这样一来,吴熙的优点就能继续发挥,又不怕他反叛自己。
至于说常兴,李珏其实更看重一些。常兴这个人的出身就不简单,他是常家的大公子,在常家很有话语权。
而常家又在浙省很有影响力,如果能够让常家站在自己这边,那么自己控制浙省就会更容易。
再说军事方面的能力,常兴曾留学过多国,在多所世界有名的军事院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这就说明常兴这个人军事素养很不错。
而且,常兴还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这都是李珏和江军所缺乏的。
同时,常兴这个人勇于创新,喜欢出其不意,这一点,在这一次和浙军的战争中,李珏就深有体会。
如果吴熙懂得放权,将这一次战争的指挥权交给常兴,那他跟常兴之间,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在这次和浙军的交战中,李珏有两次体会到了常兴的能力。
第一次是在苏州保卫战中,常兴战略眼光独到,知道当时苏州是整个战局的关键所在。
苏州破,那么沪城不保。所以,常兴才不计代价,强攻苏州,希望就是把苏州拿下,将沪城和金陵给隔开。
第二次就是最后的禾城之战。
在面对敌人具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不是防守,而是把敌人引诱过来围杀,将敌人拖入到自己的节奏中,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别说什么防守,敌人比你的兵力多,想要靠防御来击败敌人,简首是做梦,又不是冷兵器时代了。可以依托城防来防御敌人的进攻。
在这个时代,最好的防御,要么就是你能够拥有跟敌人相同的战斗力,要么就是不停的进攻,打击敌人的薄弱之处,让敌人进入到你的节奏中来。
对于这两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马恩河,索姆河战役,和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前面两场战役就是拥有同等性战斗力的防御,而最后的一场战役,则是出于武器装备,人数劣势的时候,不停的进攻,把敌人拖入到自己的节奏中来。
很明显,禾城之战,就是常兴想要把白方正拖入到自己节奏中的一种尝试。
但是很明显,这一点常兴做的还不够好,但是他至少有这样的意识了。
这也是李珏看重常兴的关键点之一。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无论是吴熙,还是常兴,现在都己经丧命在了禾城。
李珏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才缓缓地说道:“还真的是可惜了。”
董辉听到李珏的一句可惜,他抬起头看了看李珏,他知道这是李珏真心实意的在对这两个人感觉到可惜。
“督军,现在吴熙和常兴都己经死在了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