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高一行人在船上颠簸了十日有余,终于抵达汴京。
船身缓缓停靠在码头,众人拖着疲惫的身躯下了船,除了孙志高依旧精神抖擞,其他人皆是一脸倦容,脚步虚浮,模样蔫吧极了。
这十天在船上,摇摇晃晃的,着实不好受,肠胃被折腾得翻江倒海,睡眠也极不安稳。
好在一路顺遂,未出什么意外,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总算是到了!这一路,可把我折腾坏了。”陈书言长舒一口气,感慨道。
“是啊,赶紧找个地方歇歇脚吧。”众人纷纷附和。
告别了镖局的人后,一行人聚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安排。
他们决定先去看看客栈,若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再考虑租个小院。
只是他们都清楚,汴京乃是繁华之地,寸土寸金,院子向来不好租,能租到合适的,怕是要费一番周折。
孙志高和苏逸走在队伍前方,一边打量着汴京的街景,一边思考着住宿的问题。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肆、茶楼、绸缎庄、当铺等应有尽有,行人往来如织,马车、轿子穿梭其中,热闹非凡。
这其中的热闹与扬州又大不同,扬州的繁华似一幅水墨画卷,温婉雅致。
而汴京的热闹却是另一番光景,好似一幅色彩浓烈的《清明上河图》,充满了蓬勃的市井气息与雄浑的帝都气象。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引得众人肚子咕咕叫。
他们沿着街道一路寻找,走进了几家客栈询问,不是价格太贵,就是客满。
正当众人有些气馁之时,孙志高突然想起,来之前曾听闻,本朝会为参加会试的举子们提供优惠客栈。
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众人,大家顿时来了精神,决定去寻找这些专为举子设立的客栈。
他们一路打听,找了好几个地方,终于在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上,发现了几家优惠客栈。
众人依次查看,最终选定了一家各方面都较为适中的。
这家客栈的环境说不上好,也不算太差,房间略显陈旧,但收拾得还算干净整洁。
最让他们满意的是这里胜在安静,适合读书备考。
“就这家吧,虽说条件一般,但能有个安静的地方休息、读书,己经很不错了。”孙志高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办理了入住手续,各自拿着钥匙,找到了自己的房间。
此次进京赶考,众人皆带了贴身小厮,主仆之间早有默契 —— 除了主家入住宽敞明亮的上等房,小厮们则自觉选择挤在下等房。
阿锦抹了把额头的汗,跟着孙志高将行囊和书箱放下,又掏出随身带着的粗布帕子,仔细擦拭起桌面:“公子要读书,可不能沾了灰尘。”
待收拾好孙志高的房间他才前往自己的房间。
孙志高望着窗外,思绪万千,曾经科考时他就有细细了解本朝科考流程,便发现这个时代的科举制度有些奇怪。
按常理来说,宋代并没有像明代那样成熟完善的会试等一系列科举制度,可这里的科举体系却与明代颇为相似。
这让孙志高感到十分惊奇,他也曾仔细思索过其中缘由,但想来这是个架空时代,许多事情不能以常理度之,便也没有再深究。
他暗自提醒自己,不能掉以轻心,暴露出自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讯息。
休息片刻后,孙志高走出房间,与其他同伴会合。
他们决定出去走走,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顺便解决一下晚饭。
一行人漫步在汴京的街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独特魅力。
他们路过一家酒楼,里面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和酒菜的香气。
“要不就这家吧,看着挺热闹的。”陆子安提议道。
于是,众人走进酒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随从们坐旁边一桌。
店小二热情地迎上来,递上菜单。
众人点了几道汴京的特色菜肴,如汴京烤鸭、灌汤包、炒腰花等,又要了几壶美酒。
不一会儿,菜肴陆续上桌。
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汴京烤鸭,皮薄肉嫩,入口即化。
灌汤包外形美观,汤汁浓郁,味道鲜美;炒腰花鲜嫩爽滑,口感极佳。
众人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快朵颐起来。
“这汴京的美食果然名不虚传,太好吃了!”苏逸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
“是啊,在船上吃了那么多天的粗茶淡饭,可算能好好享受一顿了。”其他人也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