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孙志高紧锣密鼓筹备婚礼的次月,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光影,为这宁静的小院添了几分惬意。
孙志高和苏逸正坐在客厅里,桌上摊着些文书,二人正商量着一些事情。
“这商铺的选址,我还是觉得城西那块地更为合适,靠近码头,停靠的商人多。” 孙志高手指轻点简易的地图,认真说道。
苏逸摩挲着下巴,思索片刻后点头。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下人恭敬地在门口通报:“公子,李夫子一行人来了。”
孙志高和苏逸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赶忙起身相迎。
刚走到门口,便见李夫子带着孙志瑾、孙志安、周康等一众学子站在那儿。
孙志高满脸笑意,快步上前:“夫子,一路辛苦。快请进!”
李夫子笑着点头,走进客厅,身后的学子们鱼贯而入。
待众人落座后,下人为大家斟上茶水,苏逸己经在一旁聊开了。
苏逸看向志瑾等人,眼中满是关切:“看你们这风尘仆仆的模样,府试可还顺利?”
孙志瑾闻言嘴角上扬,难掩激动:“我们考上啦!我、志安还有周康,都成功考上童生了!”
志安和周康也在一旁用力点头。
孙志高听后拍了拍周康的肩膀:“好样的!我就知道你们行!”
这时,孙志瑾又接着说道:“不仅如此,私塾里的陈与景和黄江也顺利考中了。这次咱们私塾可算是大出风头!”
苏逸在一旁笑着祝贺:“恭喜恭喜!!”
然而,孙志高也注意到,有三位学子神色略显落寞,坐在一旁默不吭声,微微低着头。
他心中一紧,看向李夫子默声询问。
李夫子轻叹一声,说道:“此次考试,他们三位未能考中。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们还年轻,往后机会多的是。”
苏逸闻言鼓励道:“没事,我当年也经历过挫折,你们天赋不差,只要肯下苦功,未来可期。”
在李夫子和几人的劝慰下,三位学子抬起头,眼中虽还有失落,却也多了几分坚定。
纷纷表示不会气馁,定要刻苦学习,争取下次考中。
接着志安几人详细地讲述了院试的过程以及看榜时的热闹与心情。
孙志高做倾听状,身子微微前倾,不时点头附和。
“志高,此次多亏了在县城和扬州为你师弟们提供的住宿和吃食,还不快谢过你们师兄。” 李夫子微笑着说道,眼神中满是对孙志高的赞许。
陈与景几人立刻站起身来,整齐地向孙志高拱手行礼致谢。
连志瑾几人也不例外,毕竟没有堂弟他们也不能如此顺利通过。
孙志高连忙上前扶起众人,脸上带温和的笑容:“师弟们,快别这样,你们能学有所成,皆是自身勤奋努力的结果。我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无需言谢。”
苏逸站在一旁看着,心中也满是欣喜。
他是从清河镇李家私塾走出来的,对这片培育自己的地方感情深厚。
如今,看到师弟们在科举之路上崭露头角,他怎能不感到高兴?
他只希望同门中的更多学子能进入仕途。
“师弟们,” 苏逸笑着开口,声音爽朗,“咱们都是从这私塾走出去的,同门情谊深厚。如今我就在县学就读,大家往后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来县学找我。要是不方便前来,给我传信也行,师兄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夫子看着这一幕,微微颔首,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在私塾执教多年,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孙志高和苏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今两人肯对师弟们如此用心,传承着这份同门情谊,让他深感欣慰。
而且志高不仅学问扎实,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极为周全,有他看顾着,李夫子很是放心。
他又想到自己年事渐高,精力大不如前,日后恐无精力次次伴弟子们赴考。
让他们与己出师的师兄们多来往,多交流,总归是有益的。
想到此处他愈发觉得两人存在对弟子们意义重大,只可惜他们尚且年幼,不懂人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