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孙记辣香居的生意愈发红火,铺子每月的收入颇为可观。
孙志高便想起上次承诺两位舅母的,他拿出笔墨纸砚,准备给老家的大表哥和二表哥传信。
信中,他言辞恳切地提及铺子的良好发展,诚挚邀请两位表哥来县城帮忙。
写罢,他仔细将信装入信封封好,找到孙旺把信交给他,叮嘱道:“孙旺,你把这信送信行,让他们去送我舅父家。”
孙旺接下信封:“诶,公子,我这去”
处理完此事,孙志高又把目光投向了店内。
阿福在陈实的悉心教导下,己能熟练应对铺子的各项事务,待人接物也有模有样。
于是孙志高决定过些时日让阿福独当一面,管理铺子的日常运营。
他心中盘算了一番,打算提前铺路,萌生了在扬州开分店的想法。
一来扬州作为北宋的商业重地,漕运发达,万商云集,无疑是获取各方消息的绝佳之地。
二来也可以关注到盛家二房的一些动静,毕竟是主角聚集之地。
一番权衡后,孙志高决定先派陈实去扬州探探虚实。
陈实办事稳重、心思细腻,是执行这一任务的不二人选。
不过安排此事之前,孙志高还有一件大事要办 —— 购置新宅。
如今铺子小院虽能住人,但如果随着两位表哥到来,就会显得十分局促。
孙志高抽空跑了几趟,看了几个院子,却都不太满意。
这日,周氏从盛家回来,面带笑意地对孙志高说:“儿啊,今日与盛夫人闲聊,说起咱们家想购置新宅之事,盛夫人说她家附近有个二进院,甚是不错,价格也公道。”
孙志高闻言点点头,知道是盛家有意卖好,他当即决定,与周氏一同去看房。
来到那院子,只见朱漆大门虽有些陈旧,但仍能看出昔日的气派。
推开门,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个宽敞的院子和地面铺着整齐的石板,角落里种着几株桂花树,枝叶繁茂。
他的目光随之移动,瞧见院子两侧,分布着几间小巧的屋子,想来便是下人房。
两人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来到二进门处,穿过这道门,后面便是正房。
正房高大宽敞,房梁粗壮,阳光毫无阻碍地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屋内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
“这正房采光极佳,阿娘以后住在这里,冬日里也能晒晒太阳,好生惬意。”孙志高说道。
周氏笑着回应:“你这孩子,就想着娘,只要你能安稳,娘住哪儿都舒心。”
两侧的厢房布局合理,每个房间大小适中,通风良好。
孙志高在心里默默盘算着,除了自己的卧室,可以弄个书房,供自己读书写字;隔个院墙还可以弄几间客房,招待来访的亲友。
他们又往后院走去,后院有个小花园。
花园中还有一座小巧的亭子,亭子西周环绕着些翠竹,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当得知这院子离盛府也就隔了两条街时,孙志高心中更是满意。
“阿娘,我看这院子就挺好,咱们就定下来吧。”孙志高看向周氏,征求她的意见。
周氏微微颔首:“行,听你的,这院子确实不错。”
于是,孙志高很快便与卖家谈妥了价格,办理好相关手续。
买下院子后,他又找来官牙子,买了几个仆人,负责院子的打扫和日常杂务。
陈实主动承担起教导仆人的任务,教他们各种规矩礼仪。
在陈实的悉心教导下,仆人们很快便熟悉了自己的职责,将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待一切安排妥当,周氏便从铺子搬了进去,正式在新家安顿下来,孙巧儿则作为周氏的丫鬟跟了去。
几天后,大表哥和二表哥在大舅舅的护送下来到了县城。
孙志高和周氏早早地在码头等候,见到亲人,心中满是欢喜。
“大舅舅,大表哥、二表哥,一路辛苦了!” 孙志高迎上前去,热情地招呼着。
大表哥是大舅家的大儿子,二表哥则是二舅家的,两人都曾读过两年书。
只是天赋不高,所以把读书机会让给表弟们了,但两人识字写字是没问题的。
大舅舅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外甥,爽朗地笑道:“志高啊,许久未见,你越发精神了。”
周氏走上前,激动说道:“大哥,您可算来了,一路上没累着吧?”
大舅舅笑着回应自家妹子:“不累不累,坐船有啥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