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这天,天刚蒙蒙亮,孙志高便早早起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熠熠生辉。
如今孙家家条件好了起来便扩了房子,如今孙家几个男娃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和小书房。
今日,是孙家为他举办庆贺酒席的日子,也是他向亲朋好友表达感激的时刻。
孙家院子里,早己张灯结彩。
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随风轻轻摇曳,喜庆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厨房中,烟火升腾,周氏和婶娘们忙得不可开交。浓郁的肉香、菜香交织在一起,引得人垂涎欲滴。
“志高,快来看看这糕点做得怎么样?”周氏端着一盘刚出锅的桂花糕,笑着招呼孙志高。
糕体晶莹,点缀着金黄的桂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孙志高拿起一块,轻轻咬了一口,赞道:“阿娘,还是您做的桂花糕最好吃,甜而不腻,入口即化。”
周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嗔怪道:“就你嘴甜,快去门口看看,客人该到了。”
话音刚落,便听到院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孙志高快步走出院子,只见李夫子带着家人,正满面笑容地走来。
孙志高连忙迎上前,恭敬地行了个大礼:“夫子,您能来,学生实在荣幸。”
李夫子扶起孙志高,欣慰地说:“志高,你能高中秀才,为师也倍感骄傲。今日这喜宴,为师定要好好祝贺一番。”
自从李夫子私塾的学生得了好些童生,又出了个12岁的秀才,最近多是托关系都要把孩子送来私塾。
随后,苏逸、张时岸、夏知光等同窗也纷纷赶到,他们与孙志高热情拥抱,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
“高哥儿,恭喜恭喜,一会我可要多吃点了”苏逸笑着拍了拍孙志高的肩膀。
“那是自然!”孙志高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将同窗们迎进院子。
紧接着,外祖母和两个舅舅舅母一家、姨母姨丈一家也陆续到来。
外祖母一见到孙志高,眼眶便红了。
她紧紧拉住孙志高的手,激动地说:“我的外孙,可算有出息了,外祖母这心里啊,比吃了蜜还甜。”
孙志高笑着安慰外祖母:“外祖母,您别激动,快进屋坐。”
舅舅们也纷纷递上贺礼,脸上满是自豪。
姨母一家到来时,孙志高发现姨母的脸上少了往日的愁容,取而代之的是灿烂的笑容。
姨母高兴地说:“志高,你这一中秀才,可给咱们长脸了。你姨母在婆家的日子,也好过多了。”
原来,姨母家的婆母得知孙志高中了秀才,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她不再刁难姨母,还和蔼地作主分家不分户,把家中的豆腐坊给了姨母一家,让他们能够自立门户,过上安稳的日子。
大姐孙桂秋和大姐夫周翰、好友周康,二姐孙立夏和二姐夫赵景轩一家也相继而至。
大姐拉着孙志高的手,眼中满是骄傲:“弟弟,你可真给咱孙家争气,往后啊,姐姐就指望你了。”
二姐也笑着说:“是啊,弟弟,以后可得多关照我们。”
随着亲朋好友陆续入座,酒席正式开始。
院子里摆满了桌椅,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
红烧肉色泽红亮,香气扑鼻;清蒸鱼鲜嫩爽滑,造型精美;还有各种时令蔬菜,清爽可口。
孙志高站起身,端起茶杯:“感谢各位亲朋好友今日前来,志高能有今日,全靠大家的支持与关爱。志高年岁还小便以茶代酒,敬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遂。”说完,他一饮而尽。
众人纷纷举杯,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院子,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分享着孙志高的喜悦。
有的夸赞孙志高聪明勤奋,有的回忆着他小时候的趣事,气氛热烈而融洽。
“志高,你如今是秀才了,往后可有什么打算?”李夫子放下酒杯,关切地问道。
孙志高沉思片刻,说道:“夫子,学生打算和苏逸与几个师兄一同前往县学继续苦读,准备乡试。同时,也想为家族和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李夫子满意地点点头:“好,有志气。不过,读书之路漫漫,你切不可骄傲自满,要持之以恒。”
酒席间,大家推杯换盏,热闹非凡。
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大人们则畅谈着生活琐事和未来的憧憬。
不知不觉,酒席接近尾声,宾客们陆续告辞,孙志高和家人站在门口,一一送别。
等宾客们都离开后,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