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高高中秀才后,便接到了参加簪花宴的邀请。
这簪花宴乃是当地为庆祝新科秀才而设的盛宴,意义非凡。
孙志高满心欢喜地领取了那身象征着秀才身份的崭新服饰,青衫磊落,头戴方巾。
簪花宴当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孙志高精心准备后,便顶着苏逸几人羡慕的眼光贱兮兮的前往赴宴。
宴会设在扬州一处风景秀丽的园林之中,园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踏入园林,孙志高便看到许多同样身着秀才服的同年们。
他们或三两成群地交谈,或好奇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孙志高也寻了几位同年主动与其攀谈,这种时候脑子有泡的才会装高冷,这都是未来的人脉啊。
一番自我介绍后,孙志高发现其中一位也是宥阳县的,只是人家是县城的,这下两人更热情了。
“哎呀,没想到在此还能碰上同乡,真是有缘呐!”孙志高满脸笑意,眼中透着欣喜,主动拱手行礼。
那位来自宥阳县城的同年也激动不己,连忙回应道:“是啊,在这偌大的簪花宴上遇见同乡,实属难得。我叫李明则,日后还望多多关照。”
孙志高笑着摆摆手,说道:“李兄太客气了,咱们同乡之间,相互照应是应该的。县城繁华,李兄在县城生活,想必见识不凡,还得多向李兄请教才是。”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家乡的风土人情,聊到各自的求学经历,越聊越投机。
就在众人聊得兴起之时,只听得一声响亮的通报:“知府大人、知州大人、通判盛大人到!”
原本热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纷纷整衣敛容,恭敬地望向入口处。
只见三位身着官服的大人在一众衙役的簇拥下稳步走来。
走在中间的知府大人,身姿挺拔,面容严肃中带着几分儒雅,眼神扫视着在场的新科秀才们。
知府大人站到台前,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今日,诸位新科秀才齐聚于此,实乃我州之幸。诸位既己踏上科举之路,你们皆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人才,望今后能潜心向学,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随后,知州大人和通判盛竑也发表了一番勉励的话语。
在三位大人的主持下,簪花宴的流程有序进行。
新科秀才们依次上前,接受那象征荣耀的簪花,待流程全部走完,大人们先行离场。
身旁的李明则突然凑过来,小声说道:“你可知,这位盛通判的父亲,当年可是赫赫有名的探花郎。而且盛家在汴京,那也是声名远扬,只因那盛家老太太是勇毅侯的独女,其事迹在坊间广为流传。如今的当家主母是汴京王太师的嫡次女,他盛家大房还在咱们县城呢,有名的商贾大户人家。”
孙志高听闻,心中猛地一震,脸上虽努力维持着镇定,可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扬州、宥阳、盛家、探花郎,这些字眼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仿佛与他记忆深处的某些东西产生了共鸣。
“竟有这等事?”孙志高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但此时宴会现场依旧热闹,周围的交谈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他也无暇细想。
首到孙志高回到家中,夜幕己经降临。
他躺在床上,回想起簪花宴上的点点滴滴,那些熟悉的字眼再次涌上心头。
他的思绪逐渐清晰,一个惊人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 —— 自己或许是穿越到了《知否》的世界里。
他猛地坐起身,瞪大了眼睛,心中满是震惊,回想起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过往。
那些看似平常的经历,如今似乎都有了别样的解读,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他又想起自己叫孙志高,妈呀,剧中的孙志高软饭硬吃还不育!
幸好他前几天大夫把脉没什么问题,以防万一有空还是得再看看去医馆瞧瞧怎么个事。
不过这个时候他的关注点居然是剧中“他”的小妾怀的是孙母侄子的孩子,额,是志清的、还是志瑾志安的?
怀着这种八卦的心思搞得他第二天起来总是用奇怪的眼神瞟着志清。
搞得志清莫名其妙的,疑惑问道:“志高你怎么了,用这种眼神看着为兄?”
孙志高听到志清的询问,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他慌乱地移开目光,眼神西处游移,试图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啊……这个……”孙志高结结巴巴地开口,“我……我就是突然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