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知否:孙志高的奋斗人生 > 第37章 定亲

第37章 定亲

这厢孙志高回去后便仔细给家里传达了周翰的为人情况。

家里人听后经过一番商议,觉得周翰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各方面条件比较好。

后面便听到家里回了媒人,给秋姐儿定了周翰。

而镇上米铺的小儿子,经过媒人介绍,家里人了解到他和立夏年龄相近,且米铺家境殷实,生意稳定。

虽说那小儿子从小娇生惯养,但据媒人说为人还算单纯,没有什么不良习性。

对方也比较中意立夏,说是在镇上看见过,觉得立夏性格放得开和自己儿子很互补。

这下家中两个姐儿都定出去了,一下子就忙碌起来了。

没几日,周家与赵家错开日子分别依照风俗,带着丰厚的定礼来到孙家下定。

周家一行人挑着担子,带着丰厚定礼,热热闹闹来到孙家。

孙家人满脸笑意,将周家迎进堂屋。

孙有田和老李氏看着这些定礼,不住点头,对周家的诚意十分满意。

周氏和妯娌们端上茶水点心,热情招待,羡慕的眼睛都红了,只可惜自己没有女儿。

孙桂秋躲在里屋,透过门缝悄悄张望,脸上带着羞涩与期待。

箱子里金银钗环样式精巧,在日光下泛着温润光泽,彩缎布匹颜色鲜艳,摸起来顺滑柔软,一看就是上等料子,不愧是布坊。

除了这些,还有地契,上头写明了赠与孙家的水田3亩,肥沃的田地是安稳生活的保障。

另有白花花的二十两银子,用红布包着,透着十足的诚意。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对大雁,被精心安置在竹笼里,羽毛光洁,姿态优雅。

在北宋,大雁是忠贞与信义的象征,代表着周家人对这门亲事的郑重承诺。

周翰和秋姐儿的婚礼定在了今年秋收后。

过了几日,赵家也不甘示弱,送定那天,赵家一行人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浩浩荡荡来到孙家。

打头的是赵家管家,走在队伍中间的,便是赵家小儿子赵景轩。

身着一袭深青色长袍,举止得体,满脸笑意,见了孙家人,赶忙拱手作揖,礼数周全。

礼箱一打开,众人眼前一亮。

除了上等的绫罗绸缎、金银首饰,还特意准备了一些稀罕物件,表达对立夏的重视。

除了这些,还有一张写得清清楚楚的地契,上头表明赠与孙家水田2亩,那可是肥沃的好地,种粮种菜都不愁。

虽说聘礼只给了10两银子,但后面跟着的,是镇上一间小铺子的房契。

这铺子地段虽说不是最繁华的,但胜在位置显眼,周边往来人多,做个小买卖再合适不过。

赵景轩与夏姐儿的婚礼则定在来年夏季。

事了后,晚上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孙有田轻咳一声,缓缓开口:“秋姐儿和夏姐儿,如今你们的亲事都有了着落。今日下定的彩礼都给你们带走当嫁妆。”

“另外,家里再各自陪嫁3两银子和一套柜子,守礼和志远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们先把柜子打出来。”

他顿了顿,目光温和地扫过两个孙女,接着说道:“你们也别嫌银子少,家里供着几个读书人,读书花费大,你们也是知道的。但这都是阿翁阿婆的心意,只盼着你们到了婆家,能过得舒心自在。”

孙桂秋眼眶微红,轻声说道:“阿翁,我们懂的,您和阿婆为我们操了这么多心,能有这些嫁妆,我们己经很知足了。”

立夏也连忙点头,笑着说:“是啊,阿翁,这己经很好了。”自己和大姐己经很幸运了。

村里的大部分姐妹的彩礼都被家里首接留下,用来贴补家用或是给兄弟娶亲,能把彩礼当嫁妆带过去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家里还额外拿出银子和打柜子陪嫁。

想到这儿,立夏满心感激,又接着说道:“阿翁,您和阿婆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全,我和大姐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们”说着,她走到老李氏身边,亲昵地挽住她的胳膊。

老李氏拍拍她,温声道:“要记得家里的好,以后能帮衬几个哥哥弟弟就帮衬些。”

一旁的大伯母和二伯母虽对陪嫁微微有些意见,但想到家里靠着鸡蛋糕生意也有不少的收入,再者也是自家闺女哪有不疼的道理,便也都把话咽了回去。

大伯母扯出一抹笑容,说道:“娘说得对,咱们一家人可不就该互相扶持嘛。这陪嫁虽说多了些,但也是应该的,只盼着秋姐儿和立夏嫁过去能过得好。”

二伯母也连忙附和:“就是就是,两个丫头从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