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孙志高匆匆回到家中,看到阿娘周氏正在院内浆洗着衣物。
阿娘的双手在冰冷的水中不停搓洗,冻得通红。
他走到阿娘身边:“阿娘,我想请您帮个忙。我想让您给我缝个腕带,里面可以均匀的能分装些细沙。”
周氏停下手中的活,疑惑地看着孙志高:“儿子,要这做甚用?。”
孙志高红着脸,跟周氏解释:“阿娘,我在私塾写字时握笔无力,字总是写不好。夫子说要增强腕力,我想着戴着这装细沙的腕带,平时多练习,说不定能有帮助。”
周氏听后,眼中满是心疼与欣慰,心疼儿子为了练字如此费心,又欣慰他这般上进。
她轻轻摸了摸孙志高的头,说道:“好,阿娘这就给你缝个。不过这细沙的量可得仔细琢磨,不能太重伤了你的手。”
说罢,周氏便放下手中的衣物,找来一块干净的旧布,又翻出针线笸箩,她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开始认真地缝了起来。
孙志高在一旁,一会儿帮阿娘递线,一会儿看着阿娘手中的针线,慈母手中线具象化了。
缝好后,周氏又找来一个小筛子,将细沙细细地筛了一遍,确保沙子均匀细腻。
她小心翼翼地把细沙装进腕带,然后用针线将腕带的口封好。
“来,儿子,试试。”周氏把腕带递给孙志高。
孙志高戴上腕带,活动了一下手腕,感觉重量刚刚好。
他开心地对阿娘说:“阿娘,正合适,谢谢您!您先忙,我去试试”
周氏笑着叮嘱道:“要是觉得重了或者不舒服,一定要跟阿娘说。”
夜晚,孙志高躺在小床上听着隔壁床阿娘的呼吸声,望着窗外的月亮沉思着。
阿娘每日浆洗衣物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多次劝慰,周氏只会让他不要管,安心读书即可,只能让家里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她才能安心。
这些日子他都在想该怎么改善家中的生活,做什么才不突兀呢?
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思绪飘回现代。有了!鸡蛋糕!孙志高猛地从床上坐起,双眼放光。
如今市面上糕点样式虽不少,可像鸡蛋糕这般老少皆宜、口感松软的,却从未听过。
隔天休沐,孙志高起床,阿娘早己去镇上归还衣物。
他来到厨房,阿婆老李氏和大伯母在。
阿婆正坐在灶边的矮凳上,往灶膛里添柴,火光映着她满是皱纹的脸,显得格外慈祥。
大伯母则在案板前忙碌,手中的面团在她熟练的揉搓下,渐渐有了形状。
“志高,起来啦。”老李氏笑着招呼他,“快来尝尝你大伯母做的面疙瘩,一会儿就好。”
孙志高犹豫会后,“阿婆,我有事跟你讲。”毕竟鸡蛋糕的材料对于农家来说价值不菲。
祖母停下手中动作,目光带着几分疑惑,看向孙志高:“乖孩子,有啥事儿,尽管跟祖母说。”
孙志高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祖母,前些日子我在一本书籍里看到一食谱,里面说的是一类糕点,我想着咱家能不能试着做做。这样还能拿去卖,增添一些收入。”
老李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还没等她开口。
大伯母先接过话茬:“志高啊,这做生意本就得有投入,可咱家攒下的钱,还得留着应对不时之需,万一再遇到个灾年,或是家里谁生个病啥的,没钱可不行。”
孙志高刚想解释,老李氏拍板:“没事,只是先试试成品,让大家都尝尝,至于拿去卖等试吃过再决定!来,高哥儿,你来说如何做,让你大伯母来做”
孙志高立刻来了精神,说道:“大伯母,这糕点做法不难。您先取几个鸡蛋,打到一个干净的盆里,再往盆里加几勺糖霜”
婆婆发话了,大伯母也只能妥协,依言照做,随着筷子快速搅拌,蛋液逐渐泛起细密的泡沫。
孙志高接着指导:“现在要把面粉筛进去,筛的时候轻点,动作慢些,边筛边搅拌,这样面粉能和蛋液充分融合,不会结块。”
大伯母按照孙志高的话,慢慢将面粉筛入蛋液,小心翼翼地搅拌成细腻的面糊。
“大伯母,搅拌得差不多啦,再滴几滴咱们自家的香油进去,增增香。”孙志高在一旁补充道。
大伯母滴入香油,又搅拌了几下,面糊便大功告成。
孙志高看着搅拌好的面糊,说道:“接下来把面糊倒进咱们平常蒸馒头的模具里,不用倒太满,七八分就行,然后把模具放到蒸锅里,大火蒸上一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