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知否:孙志高的奋斗人生 > 第6章 孙家成员

第6章 孙家成员

孙志高醒来后并未急着起床,躺在床上望着屋顶发呆,这三年孙志高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到三岁。

通过家里人聊天中,目前只知道自己生活在宥阳县清河镇孙家村。

从一些服饰和村里屋檐的装饰来判断应当是北宋代时期的,但至于是架空的时代,还是正史记载中的岁月。

对这个年幼的孩子来说,太过遥远和抽象。

对朝廷尚无太多概念,身边也没人会专门谈论这些。

二堂哥今年才去私塾,三字经还学得磕磕绊绊,只能等他多读一段时间再打听打听下历史渊源。

再来说说孙志高的家庭成员。

阿翁(北宋代时期称祖父为祖翁或者阿翁)孙有田,年近五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也赋予了他沉稳与睿智,在孙家,他是主心骨一般的存在,凭借着丰富的生活阅历,为这个家指引方向。

阿婆李小花老李氏,与阿翁携手走过多年,虽己年过半百,但依旧精神矍铄,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大伯孙守仁,33岁,为人憨厚老实。他每日在田间辛勤劳作,凭借着一双勤劳的手,撑起了自己的小家。

大伯母林氏,林春兰33岁,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出嫁从夫性格温婉,他们育有两子一女。

大儿子孙志远年15,性格随父老实踏实,对木工有兴趣,目前跟着二伯在学习木工。今年刚娶了大伯母的远房侄女林杏花,尚未生子。

大女儿孙桂秋12岁,长得乖巧伶俐,很是听话懂事,这两年跟着母亲林氏学绣活,小手捏着针线有模有样的。

小儿子孙志清10岁,也就是孙志高的二堂哥,因近几年家里收入还不错,今年被阿翁深思熟虑后决定送去隔壁村私塾认几年字,希望能找个好出路。

二伯孙守礼,28岁,擅长木工手艺。他平时接些家具、上梁的活计,靠着手艺,在周围村庄小有名气。

二伯母郑氏,郑小花27岁,性格虽说平时有些爱计较细枝末叶,但却是个心软的性子,他们有两儿两女。

大女儿孙立夏11岁,是个不服输的性子,二伯母怕她惹事经常压着磨性子。

二儿子孙志瑾8岁,性子内向,不是很爱说话,不过孙志高挺喜欢跟其待一块发呆。

小儿子孙志安5岁,比孙志高大两岁,却是个调皮捣蛋的,经常惹到二伯母拿着竹条追着打。

小女儿是去年出生的,取名孙谷雨,因在谷雨时节呱呱坠地,大家应该也都发现了,家中的姐儿都是根据气节来取名的。

孙志高的父亲孙守忠,正值青年,今年21岁,也是孙家的老来子。

平日里,他在镇上的米粮店当伙计,他体格健壮,因此时常跟着东家出去押运货物,虽然路途奔波劳累,但给家中增加不少收入。

母亲周氏,名叫周柳儿,刚满19,性格强势泼辣,颇有老李氏的架势,把孙父压得服服帖帖。

15岁时嫁给比自己大2岁的孙父,16岁生了孙志高后便没有再生育。

自从有了孙志高,她更是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他身上,教他说话、走路,陪伴他一点点成长。

也因老李氏没有生到贴心的闺女,所以孙家相对村里其他人家没有那么的重男轻女。

对几个孙女虽说没有孙子那么重视,但也是疼爱居多。

孙家的条件不是村里最好的,但比大部分家庭生活水平还是好了不少,每天也能吃个七分饱,隔三差五还能吃上一顿肉。

孙志高不是没想说利用现代的知识提高家里的生活水平,但是他一个连镇上都没去过也不识字的孩子提出一些理论谁会相信?

别把他当成鬼怪附体都不错了。

不过,他也并非全然对未来毫无规划,在士农工商的古代,商人纵有万贯家财,地位却依旧低下。

唯有通过读书科举入仕,别人才能敬你三分,且不说远的,就拿近处来讲,孙家每年繁重的服役便能得以免去。

年仅三岁的他,虽尚未读书识字,却经常表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机灵,经常向阿爹阿娘,询问一些不符合他这个年龄但又不出格的问题。

日常也懂事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年幼,他还无法解决琐事纷争,只是那聪慧的模样,还是让家人欣喜。

至少二伯母总会念叨:“高哥儿要是和安哥儿换一下,我都不知道要省多少心,少缝多少衣裳。”

那安哥儿调皮捣蛋,总是把刚换刚缝好的衣裳弄得脏兮兮、破破烂烂的,让二伯母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