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太昊挫败老鹰国阳谋的同时,龙国的朱雀号科考船按照计划正飞往火星准备进行补给,然后再前往木星系统。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woshucheng.com
当这艘龙国最先进的科考飞船缓缓驶入火星轨道时,船上的科学家们都聚集在观察甲板上,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这个人类在地外建立的第一座真正城市的风采。
"看,那就是火星城市!"年轻的天体物理学家刘明指着舷窗外逐渐清晰的人造结构群。
火星市——首接以星球名称命名的这座城市,在红色星球表面闪烁着银蓝色的光芒。从轨道上看,整个城市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六边形结构,部分舱室上有着透明的穹顶,可看得到下面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
"比我想象中大多了,"朱雀号的总指挥张教授感叹道,"几年前我看新闻这里还只是几个连接起来的舱室模块。"
随着飞船靠近,更多细节变得清晰可见。城市外围是一圈高耸的防尘墙,用来抵御火星频繁的沙尘暴。墙内是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央穹顶区域是城市的采光井,为地下的城市部分提供光照,地下有着公园、湖泊和农业区,周围围绕着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
"朱雀号,这里是火星太空港交通管制中心,"通讯系统中传来清晰的声音,"欢迎来到火星。请按照导航泊入到太空港北区。"
飞船按照指示缓缓降落。当舱门打开时,一股温暖、湿润、带着植物气息的空气涌入,让习惯了飞船内循环空气的科学家们感到惊讶和愉悦。
"欢迎来到火星市,"一位身着东银河开拓集团制服的年轻女性微笑着迎上前,"我是林雨,将负责接待你们。李总特别嘱咐要让你们在启程前往木星前,好好体验一下火星市的最新面貌。"
科考队跟随林雨走出太空港,登上了一辆透明太空电梯,缓缓落到地表电梯站。科学家们得在空中鸟瞰这座奇迹般的城市。
"火星市目前常住人口己经达到一万三千人,流动人口一万人,最大容纳能力为三万人,"林雨介绍道,"除了东银河开拓集团的员工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太空矿工。我们己经有了完整的社区结构,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和娱乐设施。"
进入城市坐上公共小巴士,驶过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周围是各种风格的建筑,有些是实用主义的金属结构,有些则融入了传统龙国建筑元素。街道上行走着神色各异的人们,他们有的穿着工作服匆匆忙忙,有的穿着休闲装一脸惬意,看起来与蓝星上任何现代城市的街景并无二致——除了头顶粉红色光照和身边金属墙壁提醒着人们这里是火星。
"这是我们的中央公园,"林雨指向右侧的一片绿地,那里有人造湖泊、小山丘和各种蓝星植物,"这里是城市的生态核心,也是居民最喜欢的休闲场所。所有植物都经过改造育种,能够在火星环境下生长,同时提高氧气产量。"
巴士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这里的建筑风格更加前卫,大量使用了透明材料和曲线设计,在采光井折射下来的的阳光中闪烁着红色的光芒。
"这是'地平线'商业中心,"林雨解释道,"这里有餐厅、商店、娱乐设施,甚至还有一家酒吧。"
"酒吧?"刘明好奇地问。
"是的,'红色星球'酒吧,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太空矿工中间,"林雨笑着回答,"他们在那里庆祝成功的采矿任务,或者只是放松一下。酒吧里提供的啤酒和烈酒都是在火星上酿造的,据说有独特的'火星风味'。"
科学家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林雨承诺晚上会带他们去体验。
巴士继续行驶,穿过居住区。这里的建筑大多是十层高的标准矩形楼,设计简洁但不乏美感。每栋楼之间都有绿地和小型公共空间,创造出一种宜居的社区氛围,这些楼不只可以居住和办公,还承担了支撑城市的作用。
"我们的居住区分为几个等级,"林雨介绍,"从基本的单人宿舍到豪华家庭公寓。所有住所都配备了先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市内通讯设备。墙壁和天花板上的投影可以模拟蓝星上的任何环境,豪华公寓还有一扇可以看到火星景色的窗户。"
接下来,巴士驶入了工业区。这里大多是工厂和仓库。透过部分敞开的门,可以看到自动化机器人和少量人类工程师在工作。
"这是我们的制造中心,"林雨说,"几乎所有城市需要的物品都在这里生产,从日常用品到建筑材料。我们的目标是实现90%的自给自足,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