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银河开拓集团的拓荒者招募公告一经发布,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免费看书就搜:二次元小说网 2cyxsw.org"火星拓荒者计划"——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旨在招募五百名各行各业的精英,前往火星参与人类第一座星外城市的建设。
招募公告发布后的第一周,东银河开拓集团的服务器几乎崩溃,超过五百万份申请涌入系统,不过由于信任问题,所有非龙国公民的申请都被筛选掉了,就算这样也还有近百万份。每个申请者都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和期望,渴望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真正的星际移民。
南极科考站的通讯室里,陈明远手中紧握着那封电子录取信,难以置信地反复阅读。窗外,极地的风雪肆虐,温度低至零下五十度,但这里的严酷环境与他即将面对的挑战相比,几乎算不了什么。
"恭喜您被选为'火星拓荒者计划'第一批成员,非常感谢您能参加本计划..."
三十五岁的陈明远是一名结构工程师,专攻极端环境下的建筑设计。他在蓝星上最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过——沙漠、高山、深海,以及现在的南极。这些经历让他成为火星建设的理想人选。
......
龙国西部训练基地,五百名来自龙国不同地区和专业背景的拓荒者正在接受严格训练。这座设施模拟了火星的各种环境条件:低重力训练舱、稀薄大气室、极端温差环境和高辐射区。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在这些条件下生存和工作。
训练期间,陈明远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不仅掌握了火星环境下的建筑技术,还展现出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当其他人在低重力环境中手忙脚乱时,他己经能够精确控制自己的动作;当模拟沙尘暴袭来时,他冷静地带领小组完成避险程序。
训练结束那天,李太昊來到基地为首批建设者加油打气,"两个月后人类将不再是单一行星的物种,"他站在训练基地的中央广场上说道,目光扫过每一位拓荒者,"你们是即将前往火星的建设者,也是新文明的奠基人。"
一个月后,全新的"天河"重型运输舰从月球基地起飞。这艘长达500米的巨型飞船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太空飞行器,搭载着五百名拓荒者和大量建设设备。飞船缓缓离开月球轨道,加速驶向那个红色的星球。
45天的太空旅程后,拓荒者们终于抵达火星。着陆舱降落在阿卡迪亚平原上,当舱门打开的那一刻,尽管隔着厚重的宇航服,陈明远仍能感受到历史的重量。他们不是第一批踏上火星的人类——早在十年前就有探险队短暂访问过这里——但他们将是第一批真正的火星居民。
火星基地此时只有几个预制舱段和一个初步开凿的地下洞穴。工程团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这个寒冷、干燥、辐射强烈的星球上建造一座可以长期居住的城市。
火星的地下洞穴系统成为他们的首选。这些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间可以提供天然的辐射防护和温度稳定性,但需要大量工程工作来加固和改造。工程团队每天穿着特制工作服,深入地下数百米,使用先进的钻探设备和3D打印技术扩建洞穴。
通过大家六个月的努力,一个小型地下城市很快就初具规模。地表上整齐排列的太阳能电池板反射着阳光,几座通讯天线指向天空,一队机器人正在不远处的山坡上作业。
林雨晴是一名医学博士,专攻航天医学和极端环境生理学。参与龙国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医疗工作三年让,她深知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但火星环境与空间站有着根本区别——这里有重力,尽管只有蓝星的三分之一。
她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医疗中心。与蓝星上的医院不同,火星医疗中心必须能够独立应对各种医疗情况,从普通感冒到复杂手术,毕竟蓝星距离火星数亿公里。
她设计了一个模块化医疗系统,包括诊断、治疗、手术、重症监护和康复等多个功能区。每个区域都配备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许多是专为火星环境定制的。例如,手术室中的设备经过特别设计,可以在三分之一重力环境下精确操作;诊断系统针对火星环境做了专门的微调,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快速疾病的诊断。
不过这都是小儿科,真正的挑战在于火星环境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林雨晴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健康问卷系统,定期收集所有居民的生理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她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变化。
"火星居民的心血管系统正在发生适应性变化,"她在一次火星城市建设会议上报告,"心脏大小略有减小,但泵血效率提高了。骨密度的减少速度比我们在空间站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