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一望无际的荒漠中,李太昊站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手里拿着地形图。免费看书就搜:丝路小说网 siluxsw.org烈日当空,即便是初春,温度也高得惊人。他的工装外套上己经沾满了细密的沙粒,安全帽下的脸庞被风沙磨得发红。这里是他选中的发射场地,距离最近的城镇有两百公里,周围除了几株倔强的骆驼刺,就是黄沙和戈壁。
"这里的地质条件很好,"地质专家王老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地图说,"基岩稳固,地下水位低,非常适合建设发射工程。而且这个位置的地震带比较稳定。"
李太昊点点头。从联系航天局拿许可到选址花了整整一个月,他们考察了高原、边疆和戈壁的多个地点,跑了近万公里路程,最终选定了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胜在地理位置合适,而且远离人口密集区。考察队的越野车轮胎都换了两次,帐篷被风刮跑了无数回,但总算找到了最理想的地点。
"老板,"工程主管李强匆匆走过来,工装裤上沾满了泥土,"航天局的专家到了。"
远处扬起一阵沙尘,几辆崭新的丰田越野车正向这边驶来。车队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停车场稳稳停下,从第一辆车上下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尽管年过古稀,但步伐依然矫健。
"张教授!"李太昊快步迎上去,"一路辛苦了。"
张守天是航天局的老专家,参与过多个发射场的选址和建设。虽然己经退休,但在航天界依然德高望重。这次是应李太昊的邀请,专程从北京赶来实地考察并提供技术指导。
"地方选得不错,"张教授环顾西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老式指南针,仔细测量了一下方位,"这个位置发射方位角很好,而且地势开阔,适合火箭残骸的回收。你们考察得很细致。"
"张教授,您看这个发射架的设计......"李太昊从工程车上取出一卷图纸。
两人很快就技术细节展开讨论。张教授戴上老花镜,不时用红笔在图纸上做着标注,偶尔提出修改建议。虽然是退休专家,但说起专业问题时,眼神依然炯炯有神,那股子认真劲儿让人肃然起敬。
"小李啊,"谈完技术,张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是第一座民营发射场,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发射场不是儿戏,一点马虎都不行。这次批准你们建设是国家的一次大胆尝试,莫要国家失望啊。"
"明白,"李太昊郑重地说,"我们己经组建了专门的安全团队,每个环节都会严格把关。"
张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对了,听说你们的发布会效果不错?"
"还行,"李太昊笑了笑,"至少现在骂我们的人少了。"
"年轻人有魄力是好事,"张教授拍拍他的肩膀,"但也要稳扎稳打。我看了你们的规划,思路很清晰,就是时间表定得有点紧。"
"张教授放心,我们有信心。"
傍晚,送走专家组后,李太昊独自站在工地上。夕阳西下,给戈壁滩染上一层金色。工人们正在搭建临时营地,发电机的轰鸣声在旷野中回荡。
他翻看工程进度报告。按照计划,简易发射场需要两个月才能建成。虽然比不上国家的大型发射场,但对于发射一枚小型火箭己经足够。
"老板,"李强拿着一份图纸走过来,"您看看这个发射控制中心的布局。"
图纸上显示着一个双层建筑,虽然外观简陋,但内部一应俱全。
"嗯,就按这个方案来。对了,让后勤组再多准备些防沙设备,这里风沙大。"
夜幕降临,营地里亮起了灯光。几十顶白色帐篷整齐排列,远远望去像一串珍珠落在戈壁滩上。发电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厨房帐篷飘来阵阵饭菜香。
李太昊坐在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里,这是一个简易活动板房,墙上贴满了设计图纸和施工进度表。桌上的对讲机时不时传来工人们呼叫声,外面还能听到推土机的轰鸣。
"老板,明天的天气预报出来了,"秘书小张推门进来,"说是有沙尘暴。要不要暂停施工?"
"让大家提前做好防护,"李太昊头也不抬地说,"工期不能再拖了。"
三个月前,他还在为购买火箭发愁;两个月前,他在莫斯科冰天雪地里签下了人生中第一份重要合同;一个月前,他在记者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了太昊航天的存在。
现在,发射场正在建设中,火箭也在紧张调试。营地里的工人们己经适应了这里的艰苦条件,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个人眼中都带有希望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