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三夜,云朵纸业的车间里灯火通明。
叶鹏程抱着被褥住进宿舍,和工人们同吃同住。
岛国技术员白天调试设备,讲解操作。
叶鹏程要求所有人拿着笔记本把每个参数、每个操作步骤都记成密密麻麻的笔记。
晚上等技术员一走,叶鹏程又带着大伙围在设备旁边复盘。
“记住,这些机器不是洋鬼子的玩具,是咱们吃饭的家伙,每一个操作流程都要烂熟于心。”
工人们也都被叶鹏程的热情所感染,尽管新设备的操作复杂又陌生,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喊累。
学会了,就能赚大钱。
叶鹏程鼓励大家说:“咱们没有销售科那些人的口才,但咱们有力气,谁生产的多,谁就拿得多,操作设备越熟练,生产的就越多,想必你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自愿加班的话,一个月能五六十块也是有可能的,好日子在前边等着大家呢。”
谁还不会画饼啊。
而且,这个年代的人,吃得会很香。
三天后,当第一卷带着茉莉花香的卫生纸从新设备上滚落时,余国强颤抖着伸手摸了摸,眼睛突然亮了。
“叶厂长,柔软度比咱们原来的纸好三倍不止,跟棉花似的!”
叶鹏程接过纸卷,指尖划过纸面,触感细腻得几乎能滑过指缝。
成了。
“你们说说这纸能卖多少钱?”
“3毛5?”
“直接卖到5毛。”叶鹏程语气坚定。
工人们听到这个价格,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5毛的价格,比市面上其他卫生纸贵了不少,能卖得出去?
“叶厂长,5毛会不会太贵了?老百姓怕是买不起吧?”
叶鹏程笑道:“这是云朵纸业的高端产品,我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云朵纸业的卫生纸就是品质的象征。
随后,叶鹏程给销售科下了通知,“好纸直接拿到省城卖,省城的市场大,消费能力更强,更能接受我们的价格。大家加把劲儿,尽快把货铺到省城的各大商场。”
……
1983年7月13日,阳光明媚。
叶鹏程和王敏带着一张财务报表,来到了县长王俊成的办公室。
王俊成盯着手里的财务报表,抬头时眼里全是难以置信。
“盈利20万,怎么可能?”
一个连续亏损三年的造纸厂,在叶鹏程接手仅仅一个月后,竟然能盈利20万?
简直匪夷所思。
“小叶,你跟我说实话,这数据是不是掺了水分?”
叶鹏程坦然说道:“如果王县长不信,可以派人去查,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
“退一步讲,王敏同志总不会骗你吧?”
王敏在一旁说道:“爸,这个数据是真的,我核算了三遍,绝对没有任何虚假。”
王俊成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你们可别糊弄我,这可不是小事。”
“爸,我可是你的亲闺女,怎么可能会糊弄你。”
“王县长,我叶鹏程做事向来光明磊落,绝对不敢欺上瞒下。”
王俊成靠回椅背,神情复杂,“我听说你把刘发福那帮人全调离了,工人刚开始都怕你是瞎折腾,现在倒好,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看来你小子真几把刷子。”
“他们不是怕折腾,是怕没盼头。”
叶鹏程指了指桌子上的报表,意味深长说道:“以前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多劳多得,谁不乐意?工人你追我赶,厂子怎么可能不兴旺。”
王俊成听了,不禁点头称赞:“没想到啊,你这小子这么厉害,看来,改革确实是出路,你们云朵纸业给章平县树立了个好榜样。”
他想了想,又说道:“我打算让全县的厂长都去你那学习学习,开一个现场会,把你的经验推广一下。”
叶鹏程却摇了摇头,“王县长,说实话,除了云朵纸业,其他厂子恐怕很难做到。”
王俊成有些疑惑,“为什么?”
“因为他们捧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没压力也没动力。”
王俊成沉默了。
作为一县之长,他比谁都清楚国营厂的痼疾,却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此刻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突然觉得看见了改革的火种。
叶鹏程继续说道:“王县长,经验可以学,但根上的问题不解决,学去了皮毛也没用。”
“得让大伙从心里明白,铁饭碗要靠自己端稳,不是靠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