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应答如流
见朱元璋提起李善长,胡惟庸心底一沉。
但表面却保持着淡然。
“陛下,李老与我有恩,即便他离开朝廷,逢年过节自然有所往来。”
朱元璋狠狠拍了一把胡惟庸的背。
“所以咱说你们师生情谊重嘛!”
“咱也好些日子没有见到李善长了,你既然和他有还有往来,怎么不让他来见咱一见。”
“陛下,实不相瞒,他之前找我,便是想见陛下一面。”
“但苦于一直找不到机会向陛下说明此事。”
“哦?那正好,咱今天主动找到你,待明日退朝,你带他来见咱。”
此话一出,胡惟庸连忙开口道:“明日恐怕来不及啊,他……”
“明日要是来不及,那就不要见了。”
朱元璋一摆手,胡惟庸顿了一顿,点了点头。
“臣明白了。”
“明白就好,对了,还有那个户部的人员调动,他们处理的怎么样了?”
“那个陈良新进户部,可否适应?”
见朱元璋提起陈良,胡惟庸顿时提起十二分的小心。
现在朝局之中,陈良都快成敏感词了。
“陛下,陈良在江南查税收的功绩大家有目共睹。”
“让他在户部办差再合适不过。”
“工作上的事情,以他的能力,应该很快就能适应。”
“只是同僚之间的关系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相处好。”
闻言,朱元璋皱起眉头。
“此话怎讲?”
“陛下,这户部之人,全都为南方官员,陈良还是第一个以北方籍贯进入户部的官员。”
“况且又如此年轻,户部可没有比陈良还年轻的了。”
朱元璋愣了愣,显然是没想到这点。
他顿时皱紧眉头,此事看似简单,实际上复杂的很。
陈良最年轻,又最有能力,且没有什么过错。
朱元璋把控朝局,尤其是户部这个掌管钱财的部门。
朱元璋对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了解。
要说他们都是干净的,朱元璋不信。
把陈良这么个又年轻,又有能力,又没什么过错还是苦出身的人放在户部。
不被排挤就有鬼了。
“户部中人咱也有所了解,家里并没有十分困苦之人。”
“他们和陈良可谓是大相径庭。”
“有些地方确实欠考虑,胡惟庸。”
“臣在。”
“你对陈良的态度咱看在眼里。”
此话一出,胡惟庸顿时心下一惊。
随即又庆幸起来,自己明面上并没有对陈良说过什么不是。
背地里的手段即便是要对付北方官员,也是以拉拢陈良为主。
“你和江南秦家的往来咱也知道。”
说到这,朱元璋低垂着眼看向胡惟庸。
胡惟庸立即跪在地上。
“陛下!臣有罪!”
“起来,咱知道你和刺杀陈良一事并无干系。”
“陛下英明!”
“他在户部只怕有什么危险,尼身为丞相,多多照看。”
“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咱先找你。”
胡惟庸心中一凛,当即点头应承下来。
有了朱元璋这句话,要把陈良拉拢过来就愈发容易了。
“行了,下去吧。”
……
翌日,奉天殿上。
果然如那人所说,朱元璋向陈良发难。
朱元璋问一些户部税赋等有关问题,尤其注重江南。
“陛下果然发问。”
“那是自然,陈良年纪轻轻就为户部主事,这谁能服?”
“他若是答不上来,证明他德不配位。”
“他昨天连忙调看户部记录,这么点时间,他能记住什么?”
众人料定朱元璋的大部分问题陈良都答不上来。
别说陈良这个新人了,许多户部旧臣恐怕都不能应答如流。
就在此时,却见陈良开口,朱元璋问出的问题陈良一一解答。
包括一些具体的数字,各地的赋税情况,无论南北。
陈良对答如流,这些东西仿佛长在他心里一样。
见状,原本想看陈良笑话的人一个个表情僵在脸上。
而一旁,杨思义则流露出赞许的笑容。
“不是吧?这小子才用了这么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