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三国之重振大汉 > 第90章 宗室管理

第90章 宗室管理

统一大汉版图,就这样实现了。可我知道,如今的信息传播无法满足现有版图的扩大,也不知道那些高人们统一天下后不断扩张后,如何实现的版图政局稳定,如果按照郡太守负责军政,那么时间必然会引起郡县的脱离中央。这是在这个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短时间的稳定后,有一次变成动乱,那么出生入死的将士不是白白付出吗?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若是按照现在8百里加急,恐怕也是情况已经改变,而朝廷的策略务必符合当前情势,若是大势可以控制尚可,但若是军情紧急,即是来报信息,朝廷的调度恐怕会贻误战机,但若是放手地方,势必长时间后便是各地为政,中央统治能力削弱。想到这里,我看向曹腾道:“宣内阁人员觐见,另外宣荀攸、刘巴觐见。”

“诺!”曹腾领命而去。

不多时,众人进入御书房,我言道:“如今匈奴之患已经解除,短时间内大汉不会出现动乱,但朕考虑若是继续扩张土地,虽然当今天下,我大汉军队兵峰正盛,但若是打下来,由于抵御的遥远,信息传达不畅,或是不及时,恐时间长久后,未必不会出现异动。故而,此番召集众位大臣前来,就是想要议一议如何解决,若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大汉便可放心扩张。另外,则是荆州刘备、益州刘璋的处理。也要各位爱卿能够提出建议。”

荀攸率先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可在新扩张之地设立多重御史监察之职,这些御史监察官员直属中央,定期向朝廷汇报当地情况,如此一来,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地方官员,防范其拥兵自重。”

刘巴接着说道:“陛下,臣赞同荀大人之策。此外,还可在新地推行与中原相同的律法和税收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掌控,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

内阁王允出列道:“陛下,臣建议在新扩张区域大力兴办学校,传播我大汉文化,培养当地人才,使其对大汉忠心耿耿。”

卢植说道:“陛下,可派遣中央官员定期到地方巡视,既能了解民情,又能显示中央权威。但若是提高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还是需要多管齐下才是,如今,我大汉已经逐步在各个郡县实行了军事和政务分开管理,各地的军队人员委派,调度已经收归朝廷所有,政务一项,则需要徐徐图之,江南世家大族的势力虽然不断被朝廷的选拔人才撬动,但若是彻底改变还需要时间,皇上还请耐心一些。”

我看向卢植,知道他所言也是当下实际情况,短期内恐怕不会出现变动,便言道;“既如此,就劳烦老师你一个章程来,待朕看过后,再来实施。“继而,看向众人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那对于荆州刘备和益州刘璋,诸位又有何看法?”

荀彧沉思片刻,道:“陛下,刘备素有仁德之名,刘璋在益州也是政绩颇多,此番处置,臣请皇上三思。”

刘综却道:“陛下,刘备野心勃勃,前番皇上仁慈,不忍动手,而没想到刘备竟然不思悔改,意图占有益州,更何况,竟然想要对宗亲刘璋动手,不可轻信。当以雷霆手段,以免后患。”

内阁王允道:“陛下,益州刘璋性格懦弱,虽然险些丢失益州,但却不可重罚。况且,目前益州已被朝廷控制,也是没有造成太大的动荡。”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我听着他们的讨论,心中已有了初步的打算。

“好了,诸位爱卿先回去吧,容朕再思量思量。”我看向郭嘉,道:“奉孝留下。”

众人行礼告退。

我独自在御书房内,望着墙上的地图,思绪万千。大汉的未来,究竟该如何走,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良久,我言道:“奉孝,为何今日不发一言?”

郭嘉道;“早知皇上由此有此一问,臣斗胆便言说一二,首先,关于信息传播无法满足版图扩大的需求,这是一个历来扩张时期常常面临的严峻挑战。在通信手段有限的情况下,中央对边远地区的掌控和及时响应就显得尤为困难。由于距离遥远,信息传递缓慢,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中央的决策很难迅速有效地传达和执行。再者,郡太守负责军政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但也存在着地方势力坐大、脱离中央的风险。如果放手让地方自主决策,短期内或许能够提高应对效率,但从长远来看,容易形成地方割据,中央的统治能力被削弱。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权力过大,最终导致周王室衰微。若要形成藩镇割据,郡守握军政大权,最终必然导致中央权威的削弱和国家的动荡。对于“八 百里加急”的信息传递方式,其速度在当今已经是极限,但在应对紧急军情时仍显不足。比如边境遭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