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隗站在高处,紧张地注视着战局的变化。当他看到天雄军被青州军的长枪大阵牢牢拖住,无法发挥其机动性时,心中焦急万分。骑兵的优势就是在平原的驰骋杀伐,而此时,袁军和天雄军相互拥在一起,前方的军队因为长枪兵的逐步退进,袁军前锋转头想要后退,而骑兵却想着向前冲锋,两方军队就这样挤压在一起,看着天雄军这支曾经驰骋关外的部队动弹不得,袁隗瞪大了双眼,满脸怒容,却又无可奈何。就这样,包括天雄军在内的骑兵和袁军就这样被一波一波的长枪兵刺杀倒下,看着即将出现的一边倒的屠杀,最终,袁隗气得口吐鲜血,昏厥倒地。袁家的命运也在这一刻发生了重大转折。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青州军的顽强抵抗和坚定信念让他们逐渐占据了上风。天雄军的士气开始低落,他们的攻击变得越来越无力。
眼看胜利的天平逐渐向我方倾斜,我心中暗喜。这时,郭嘉来到我身边,说道:“主公,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我们可以派出一支奇兵,绕到敌军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
我点头赞同,随即命令廖化带领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悄悄绕到敌军后方。他们如同鬼魅一般,迅速穿插到了天雄军的背后。
正当董卓察觉到不妙之时,廖化率领的部队如旋风般杀来。敌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他们首尾不能相顾,阵脚大乱。
我见状,挥舞着手中的宝剑,高呼道:“将士们,杀啊!今日便是我们立功报国的时刻!大汉万年!”士兵们受到鼓舞,士气大振,他们如潮水般涌向敌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在朝廷大军的猛烈攻击下,董卓和袁隗的联军开始溃败。他们丢盔卸甲,争相逃命。这场战斗以我军的大胜而告终,黄河岸边回荡着将士们的欢呼声。
战后,我下令清理战场,安葬死者,并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得知董卓已经死在乱军之中,看着呈上来的头颅,不免感叹这个乱世枭雄的陨落。洛阳城的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朝廷对青州军的英勇表现赞不绝口,我也因此受到了天子的嘉奖。
随着袁隗的昏厥,冀州袁家的势力陷入了混乱。袁绍抓住机会,迅速接管了袁家的大部分势力,展现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而袁术则带着他的军队,心有不甘地回到了寿春,准备另寻出路。
我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了许多失地。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不仅归功于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更离不开战前的精密谋划和战略部署。
战后,朝廷论功行赏,犒劳三军。将士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们深知这场胜利的意义重大。百姓们听闻我军大捷,欢呼雀跃,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洛阳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安宁,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我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虽然我们取得了这场胜利,但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片土地。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肩负着守护汉室的神圣使命。我将与众多英勇将士并肩作战,为了天下太平而不懈奋斗。我坚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敌人,为百姓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董卓之死导致西凉兵陷入混乱,群龙无首的西凉军各方势力为了自保而纷纷行动。经过一番内斗,八万西凉军最终被李傕、郭汜掌控。由于吕布和典韦的势力牵制,西凉军暂时在驻地安定下来。袁家的内斗虽已结束,但经此一役也元气大伤,加之白波军为了粮草目前正在冀州加紧活动,使得袁家目前无暇顾及其他,朝廷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期,尽管有朝臣希望天子乘胜追击,消灭西凉军和袁家,但朝廷的军队也需要休整和补充。最终,天子刘辩还是批准了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而袁绍此时也正和适宜的上表谢罪帖,言辞之恳切,情感之动容,令人仿佛感觉一切都是其叔父的一意孤行所致,而朝廷也是顺水做了人情,念及其四世三公的功劳,让其待罪治理冀州。
只有我深知,朝廷目前控制的司隶地区,迫切需要是安定和休养。只有这样,来年战时的粮草供应才能得到保障。目前还没有像土豆、玉米这样的高产作物,中原地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而且这种品种的产量也不如后世的高产。如果不能确保政局稳定,百姓一旦失去耕种的信心,粮食就会面临供应短缺的危机。
于是找来众位将领,军师商议起来。
“众位,目前京都由董重负责城防安全,关羽和张飞共同协同,加之此次整合降军,京师军力已达两万,京师可以说是稳如泰山。卢尚书将十五万青州大军布防在黄河沿岸由甘宁领兵,防止袁绍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