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气氛压抑而沉重。皇帝一脸严肃地宣布:“瓜尔佳氏诬陷皇嗣,其罪当诛。朕念其父昔日功劳,网开一面,全族流放宁古塔。”文鸳瘫坐在台阶上,身上的珠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她的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
甄嬛派人送来了杏仁茶,文鸳看着那碗茶,惨笑一声:“当年你说要为我抄经祈福,如今却送我上路。”她接过茶碗,一饮而尽。那苦涩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仿佛是她悲惨命运的最后一抹注脚。
行刑前夜,苏培盛走进了冷宫。他默默地收拾着文鸳的妆奁,眼中闪过一丝怜悯。文鸳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苏培盛的动作,没有说话。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景仁宫突然走水,大火迅速蔓延开来。祺贵人的魂魄飘荡在火海之上,她看着皇后跪在佛堂,手中捏着带血的珍珠项链,口中喃喃自语:“蠢货终究是蠢货。”
御花园中,甄嬛对着一株新开的牡丹轻叹:“她若能识时务,本该是另一个端妃。”在她身后,叶澜依抱剑而立,眼神坚定。
史书工笔记载:“瓜尔佳氏文鸳,罪黜,卒于辛丑年夏。”最后一页奏折压着一缕烧焦的孔雀翎,仿佛在诉说着这位曾经艳冠后宫的女子的悲惨结局。
新晋的常在们围坐在一团,听着老太监讲述着祺贵人的故事。老太监绘声绘色地说道:“那祺贵人啊,长得是闭月羞花,可就是太过跋扈蠢笨,落得个被乱棍打死的下场。”窗纱被风吹起,仿佛是旧日残影的重叠。
宁古塔的风雪中,瓜尔佳氏的诰命夫人颤抖着展开一封血书。那是文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的:“父亲,女儿不悔站队,只恨看不清人心。”
长街宫灯明灭,甄嬛携胧月缓缓走过石板路。她的团扇坠地,扇面绘着一枝褪色的红芍药。那芍药仿佛是文鸳曾经的青春与梦想,在宫廷的争斗中渐渐凋零。
多年后的一个春日,甄嬛在御花园中散步,偶然间看到一只蝴蝶,竟与当年祺贵人头上簪子上的蝴蝶极为相似。她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了从前,想起了祺贵人的嚣张跋扈,也想起了她的悲惨结局。
这时,一个小宫女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甄嬛打开信,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信中说,瓜尔佳氏一族在宁古塔暗中积蓄力量,似有复仇之意。甄嬛深知瓜尔佳氏的实力,若真的发起复仇,必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她立刻召集心腹商议对策。与此同时,宁古塔的瓜尔佳氏一族,在文鸳父亲的带领下,已经秘密联络了一些对朝廷不满的势力。他们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准备一举攻入京城,为文鸳报仇雪恨。而在皇宫之中,甄嬛等人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防御,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后宫与朝堂又将陷入新一轮的明争暗斗。
甄嬛与心腹们商议后,决定先派人去宁古塔打探瓜尔佳氏一族的具体情况,同时在京城加强防卫。而瓜尔佳氏一族也察觉到了宫中的动静,加快了复仇的计划。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边境突然传来急报,外敌入侵,朝廷兵力告急。
瓜尔佳氏一族权衡利弊后,决定暂时放下复仇,先协助朝廷抵御外敌。他们凭借着武将世家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皇帝大为感动,决定既往不咎,召回瓜尔佳氏一族,并恢复他们的名誉。文鸳的父亲带着族人回到京城,甄嬛亲自迎接,两人握手言和。从此,后宫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那场曾经的恩怨,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人们遗忘。
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甄嬛会想起文鸳,想起那段充满争斗与算计的岁月,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