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乱世风云小奉天 > 第五十三章 岁月有更迁(上)

第五十三章 岁月有更迁(上)

书接前文,国柱和金圣勋在平岗火车站救下了两个差不点冻死的少年,大的那个看着跟国柱年纪差不多,但是个子却要比国柱高出不少,小的也就三四岁,救回屋子以后,那个小的就始终昏昏沉沉的,大一点的还好些。给这俩孩子吃了一些热乎乎的大碴子粥后,由国柱出头,盘问起了俩人的来历。

这兄弟俩姓王,大的叫大成子,小的叫二成子,老家是河北乐亭的,也就是东北人常说的老奤儿。王家兄弟都是苦出身,大成子今年虚岁十四,比国柱小一岁,二成子今年虚岁五岁,家里面本来兄弟姊妹五个。祖祖辈辈都是以务农为业,一直到大成子的父亲,觉得土里刨食没啥出息,于是就在家里开了一个杂货铺子,买点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啥的。本来最开始的时候,老王头的生意做的还是不错的,货品比较全,价格也实惠,几年下来就攒出了娶老婆的本钱,自己还盖了新房,又重新多包了五亩地。可让老王没想到的是鬼子来了,这鬼子在东北和华北可是完全两副嘴脸,在东北的时候装得还都跟人似的,进了关里牲口的本性就都出来了。据大成子形容,那帮畜生是啥都抢啊,稍有不从就是个杀,大到金银财宝,小到柴米油盐,不管是吃的用的还是穿的戴的,但凡被相中了那肯定是剩不下。这老王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三七年年底的时候,鬼子就进了他们老家,当时不少相亲但凡能走能动的就想办法往不打仗的地方跑,可老王舍不得家里的买卖,还有那几亩地,就是咬着牙在老家死守。好在老王心性灵活,跟当地的保长啥的关系好,加上只要鬼子不伤人,家里的东西任凭人家拿,倒也是维持个半死不活的。

一只到当年刚入秋,大成子的娘又生了个丫头,老王头倒是挺会苦中作乐,说自己这两儿三女大吉大利,加上那阵子鬼子也比较消停,好像也不咋祸害人了,于是就在孩子满月那天,老王头就拿了俩钱准备热闹热闹,左邻右舍的也打算沾沾喜气。其实老王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时抗战的局面已经是逆转的状态了,除东北之外,其余地区的鬼子部队都处于收缩的状态,有一帮还被打到了缅甸。华北一带的鬼子都是人人自危了。

当天的那顿酒喝的倒是挺乐呵,老王还没少喝,大成子说那是他记忆里吃的最后一顿消停饭。可到了晚上的时候出事了,老王的媳妇儿躺在炕上是翻过来调过去的折腾,嘴里还不住的哼哼唧唧的,整的家里大大小小的都没睡踏实,老王借着酒劲爬起来对着媳妇儿就是一顿臭骂,问她:“大晚上你不睡觉折腾啥!”老王媳妇儿说话的动静都变了,带着哭腔的说:“当家的,我这后背疼,涨呼呼的,怎么躺着都不对。”听媳妇儿说后背疼,老王头也不敢睡了,起身把灯点上,给媳妇儿查看查看。但那个时候每家都是油灯,这老王还是财迷,弄得小灯芯比蛆长不了多少,那点亮跟黄豆那么大,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啥问题来。因为那个季节的河北还挺暖和,还没到烧炕的时候,这老王就以为是不是受凉了,披上衣服老王就下了地,嘴里嘟囔着:“是不是着凉了,刚出月子不能着凉啊!”说着就到院子里抱了点柴火,摸着黑把炕烧上了。等炕热乎了,老王就让媳妇儿去炕头睡,想用热敷给媳妇儿缓解缓解。怕媳妇儿睡不实,老王还给媳妇儿喝了点白天剩下的酒。

这一宿老王一家睡的是稀里糊涂,大成子和大姐就忙着不停的给灶里加火。第二天一早,老王就让媳妇的呻吟吵醒了,没想到这一晚上,老王媳妇儿不光没轻,反倒是疼的更厉害了,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掀开媳妇儿的衣服一看,老王一家子全傻眼了,就见那后背上长出了一个馒头大的红包,红肿高大的。大成子几个孩子是吓坏了,但老王还算淡定,根据土经验,这个毛病叫“生疔”,生疔这个病说白了就是大号的火疖子,现在一般都是到医院做个小手术,把脓引出来,再打上几天的消炎针啥的,可那个年代生疔处理不好是要出大问题的。

老王不敢怠慢,打发大成子赶紧去镇子上找郎中。结果大成子连村口都没出去就让日本人给堵回来了。大成子跟那个带头的鬼子兵磨叽了半天,嘴都要磨破了,对方死活也不答应,还给了大成子一脚。见孩子没找来大夫,老王揣了点钱就出去了,他的想法很简单,实在不行就“买路”呗。可让老王也没想到的是,这回的这些鬼子连钱都不要了,还把村子围的死死的,几家大户人家还都住上了日本兵。后来老王跑到保长家一问才知道,敢情这帮日本兵让八路军打怕了,跑到这躲着来了。他们是能躲着,自己这媳妇等不了啊。

就这样,老王见天的往保长家跑,想让保长给想想办法,这个保长也是个熊包,压根就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