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乱世风云小奉天 > 第十八章 大风起乱云

第十八章 大风起乱云

本人越来越多,大部分在这安家落户了,但现有镇里的几个学堂都不规范,教的还都是前清那一套。”尚贤答道。“我列了个计划你看看吧。”樱井说着,从怀里掏出来一打信纸。

其实尚贤也早有办学兴教的打算。他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明的,前清那一套早就过时了,四书五经一是不能安邦定国,二是山城镇人口众多,当地的、外来的、日本的、朝鲜的哪国人都有,很多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连个正经学堂都没有。再有,尚贤本身是念洋书的,他父亲和伯父也是留洋回来的,早就对大清那阵的教育体制和科考烦的邪乎。但按照尚贤的想法,是想按照欧美一带的学年制形式创办学校。而樱井的打算是除了启蒙教育以外,按专业设立学堂。俩人为了这件事争辩了好几次也没个最终结果。

接过樱井的计划,尚贤翻了翻,忽然眼前一亮。这次樱井的计划就是把俩人的想法结合起来,基础教育按照欧美形式,采取学年制,然后从教师、医生、军官等行业先行涉及专业类培训学校。但只是框架性计划,很多细节没有敲定。在这里我插几句题外话,也就是樱井的这个计划,打开了尚贤新世界的大门,从那时起,尚贤把大半的精力用在了办学上,后来在尚贤和樱井的努力下,山城镇有了自己的初小、高小、国高,还有了自己的教师培训机构。尤其是尚贤一手创办的“海龙师专”在新中国建国后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教育人才。在建国后编著的《海龙县志》等官方文献中均记载了张尚贤办学兴教的事迹,更加值得后人敬仰的是,建国后张尚贤将山城镇张家花园的所有产业、学校、医院等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最终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安度晚年。党和国家肯定了张尚贤的卓越贡献,称其为吉林省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就在俩人商量着如何着手办学的时候,白良拿着一封电报跑了进来。“五爷,齐大帅急电,催款!”白良气喘吁吁的说道。这白良天生一副做生意的头脑,自打在山城镇开了第一间南货店后,生意是越做越大。之前尚贤让他去通化和柳河那边收点陈粮啥的弄个烧锅,他为了省几个钱,就在大泉源附近收购了一个现成的烧锅,省了不少的前期投资,他把省下来的钱用来翻建和扩建,结果在挖地基的时候,让他刨出来了四个大木酒海,据之前的烧锅主人说,那几个酒海的形状好像是明末清初的,里面还藏了满满的陈酒。这白良就拿其中的百年陈酒当做酒基,结果居然真让他烧出了好酒。他又拿这四个酒海当噱头,编了一套连他自己差点都相信的传奇故事,一时间白良烧锅的白酒成了风靡关东的名酒。本来尚贤打算把这烧锅直接交给白良,算到他的名下,但白良感念多年来张家对他的照顾,把烧锅直接命名为“张家烧锅”。后来又在二道江附近建了一个分厂,还在两地间修了一条路,附近的居民都跟着借了光,当起了“白酒销售员”,后来随着两个烧锅附近人口越聚越多,逐渐形成了村镇的规模,索性就把那片地方起名叫“张家街”,现在这个地名仍然存在,隶属通化市东昌区。而在如今的山城镇,也保留着“张家酒坊街”的街名。

咱们闲话少说,见白良拿着电报,尚贤也不细看了,问白良:“叔,你给我宗元叔看没?”“看了,齐二爷看完就昏过去了,要不我能着急吗?”白良说道。“哎!走吧,去看看!”尚贤叹了一声,叫上樱井和白良出门奔着齐宗元家赶去。

到了齐宗元家,进了齐宗元的卧室,尚贤就问着满屋子的药味,齐宗元躺在床上,两个郎中和齐宗元的夫人和俩儿子焦急的望着床上人事不知的齐宗元。“婶子,我叔咋样了?”尚贤问道。其实齐宗元刚满四十,比尚贤大不了几岁。但这些年他一边忙着山城镇的建设,一边还给他那个野心勃勃的大哥当着“后勤部长”,加上齐宗元本身心事太重,看上去要比尚贤老了不少。这次一病,就更没人模样了,一点也看不出当年的意气风发和丰神俊朗。“刚才让痰憋过去了,大夫给扎了两针,醒过来了,我给他喂了点水,刚睡着。”齐宗元的夫人幽幽的说道。“要不我找个西医去吧,我们那边有。”樱井说道。“动不动就张罗开刀放血的,那玩意不行!”一个郎中说道。但他回头一看居然说话的是个日本人,马上闭嘴了。“实在不行也只有找西医了,樱井啊,给你添麻烦了。”齐夫人说道,她现在是啥招也没有了。

转天,樱井带着个日本医生,还有个护士,跟着尚贤再次来到齐府,一通检查处理后,这日本大夫给齐宗元打了一针,别说,还真好使,当天下午齐宗元就精神了不少。其实他这就是心病,他本来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对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