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本身非常重要。
大部分人都是进士出身,算是大夏的预备官员。
刘权把持朝政之后,一些重要的位置他都安排了亲近自己的人, 根本就不会考虑一众翰林学士。
因此翰林院才会被闲置。
导致翰林院绝大部分人本身就对刘权很有意见。
要不然陈安然也没有那么容易拉拢他们。
已经来过一次,第二次找宋和颐可谓是轻车熟路。
陈安然都懒得敲门,确定四下无人,他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宋老,我又来看您老人家了!”
老仆本想阻止,一看是太子又连忙退到一边。
“呦,在用膳啊,刚好本太子还没吃饭,帮我盛一碗。”
“殿下,如此冒失,不经通报闯进他人家里,恐非君子所为。”
“至于吃饭,殿下还是回宫好好享受山珍海味,我这粗茶淡饭殿下恐怕难以下咽。”
宋和颐有些无奈。
陈安然身上有所变化固然是好事,可这变化实在是有些太大。
就好像从一个老实人突然变成悍匪。
还是毫无顾忌的那种。
“本太子在边关什么没吃过,来一碗。”
让宋和颐惊讶的是,陈安然居然真的可以吃得下粗茶淡饭。
他家里一贫如洗,饭菜无异于糟糠。
寻常百姓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看着陈安然一点也不嫌弃的样子,宋和颐再次对陈安然多了一份认可。
“殿下此来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没错,本太子是来询政问策的。”
说到正事,陈安然放下碗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宋和颐耐心听完,思索一会之后才开口。
“殿下能够注意到翰林苑,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翰林院的确有不少人才,他们大多怀才不遇,只等有人能给他们一个公道。”
“皇子入翰林院此举于礼不合,翰林院的事物又岂是皇子可以插手的,刘权这是想让我大夏越发混乱。”
宋和颐眉头紧锁,看得出来,哪怕赋闲在家,他依旧心忧大夏。
陈安然也在一旁插嘴。
“那老狗哪里会管这些,他不过是想借助三皇子之力扫平翰林苑,让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声音消弭。”
“殿下心中可有想法?”
宋和颐又重新把问题丢给了陈安然。
陈安然没有犹豫,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打算扶持一个人跟陈平之分庭抗礼,目前手上没有人选,需要宋老帮我推荐一个。”
宋和颐点了点头,目前只能这样。
“老夫心中却有人选,如今的翰林博士,当初的两榜进士方士林可承此大任。”
“不过此人蹉跎多年,长期怀才不遇,对朝廷多有怨言,还得太子殿下亲自出面说服对方才行。”
陈安然丝毫不在意,是个正常人就会对朝廷有怨言,更别说满腔热血,心怀报国,却蹉跎多年。
他还这点容人之心都没有。
匆忙吃完饭后,陈安然便告辞离开,他得尽快把这件事安排下去才行,如今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非常关键。
绝不能粗心大意。
走到门口,陈安然仿佛想起了什么,转头对担当侍卫的沈开叮嘱道。
“安排人给宋大人家里送些粮食过来,这件事你亲自负责,每月都要有安排。”
“是。”
宋和颐年迈,再加上身子骨有些单薄,每日吃些粗糠恐怕难以维持生计。
陈平之在陈安然之前已经来到了翰林院。
陈安然特意避开对方,两人没有相遇。
他本身就在这边安排了眼线,在眼线的带领下很快就找到了方世林。
对方此刻正在一间偏房内修撰史书,身边还跟着几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