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得知消息的是宰相刘权。
看着府上下人收集上来的情报,他的眉头紧缩。
“父亲,你看这则谣言是从何处而来?”
“我们能否利用,渔翁得利,还是说想办法阻止谣言的扩散?”
刘权的儿子刘文宗年方二十出头,是刘权倾心培养出来的继承人,等他老了之后,在他的安排下会接受宰相位置。
刘权所图甚广,宰相之位居然被他当成了自家产业。
这就是皇权旁落的坏处。
“为什么要阻止?传的越广越好,最好能够尽快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太子最近在边境很不老实。”
“此人已经失去了我们的控制,不能再让他继续嚣张下去了,正好借此机会,让他永远留在九边。”
“史上第一个出征战死边境的太子,也算是在史书上留下了一个位置。”
刘权端起手边的茶杯淡定的说道,一言决定一国太子的生死,这正是他图谋权势的真正原因。
得到权力再失去,这个落差感没有人能够接受。
“既然如此,那我就再添一把火,争取让谣言传的更广。”
“不过,万一贺薪出兵败在周国手上,我大夏岂不是要丢失九边重镇?”
听到这话,刘权抬眼看向刘文宗。
“贺薪若出战,必败无疑。”
“不过这跟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反正周国也打不到京城来,他们顶多在边境肆虐一圈。”
“只要能够除掉陈安然,事后再追究贺薪的责任,我们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刘文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相比较刘权,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至少他的心不够狠。
刘权并未多说,这个儿子被他寄予厚望,他的对手是以后继承帝位的陈平之。
至于其他人,无须担心,他会亲自为刘文宗扫平所有障碍。
“安排人将此时告诉淑妃,把谣言内容一字不差的转述给她就可以,不用多说其他。”
淑妃不过是刘权手中的一枚棋子。
在朝堂上他看似是在为淑妃和陈平之争取利益,实际上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文宗明白。”
……
九边,陈安然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要深入敌后,行伍尽可能精简,这一万五千人只带了可满足他们七日消耗的粮草。
除此之外,什么东西都没带。
“将士们,此次出兵,我等未必能回来,不过我陈安然在此向诸位保证,我绝对不会第一个当逃兵,我与大家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
“杀!杀!杀!”
不需要做太多的战前动员,陈安然只需要公布自己的身份,跟在他身后的将士们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
颇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将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势。
贺薪安排给陈安然的两个副将都是军中猛将,其中一个还是他的儿子,贺兴安。
另外一个名叫沈开,擅使长枪,曾经单枪匹马独闯敌营,阵前斩将不计其数。
“殿下,按照消息来看,不日就会有周国的粮草辎重从虎头岭经过,我们是否要在此地设伏?”
“消息来源准确吗?”
“绝无问题,都是我们的斥候拼尽性命探查回来的准确消息。”
乔装打扮混入敌后一定是第二天,毕竟他们足足有一万五千人,想要混过去没有那么容易。
好在贺薪手上有一条安全通道。
这条通道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无从得知。
不过不能进行大规模行军,饶是如此,他们也足足浪费了一整天时间。
为了保险起见,这八万人的离开,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将知道。
人多眼杂,这是为了防止消息泄露出去。
一旦泄露,势必会让周军占据先机,将这伙人一网打尽。
贺薪做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