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反封锁(三)
东方玉虽然瞧不起日军的铁壁合围,可是并不代表着她不重视这次战斗,因为接连的战斗哪一次当中都有失误,面对的还是伪军部队呢。
自己这次进攻岫岩,不能不防备在宽甸的第七师第十四旅,还有在丹东的日军国境守备队。如果两方面知道自己倾巢出动攻击岫岩,这两个方向的日军和伪军不可能没有动静。
想进攻岫岩就得先解除后顾之忧,宽甸的日军要比岫岩的少,只是拥有第七师的一个旅显得兵力强大得多,雷霆东北军不是为了占领地盘,而是为了解决生活物资,那就是说岫岩和宽甸都一样。
东方玉的战术有了“声东击西”。这样让马四宝的侦察队对宽甸进行侦查,这样一来就连马四宝都糊涂了,他也不知道东方玉要进攻哪里,得到的答复就是还没定。
马四宝只好对宽甸进行侦查,得出的结论差不多,日军在宽甸没有增加日军部队,还是原来的一个日军宪兵大队,一个伪军团。是伪军第十三师的第一团,这个师的师部在通化。第一团驻守宽甸,加上第十四旅,宽甸的兵力要比岫岩雄厚。因为第十四旅战斗力不低于日军的警备部队,可能还超过鬼子的宪兵队。
丹东方向日军兵力没有增加,反倒减少了,国境守备队原来五个大队,被东方玉消灭一个大队,补充后达到了满员,可是由于中蒙边境的战斗,五个大队被抽走一个大队。这样丹东方向就是四个鬼子大队,一个第十师的两个团,一个第19旅的第二团,一个是第20旅的第一团。
东方玉也不知道两个方面会有多少兵力进攻凤城,也可能根本就没有进攻。不过东方于不敢确定,因为现在双方都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东方玉有多少兵力估计日军也知道,负责这个地区指挥的最高指挥官是丹东的大岛一次郎少将。
一切情况了解清楚了,东方玉召开了军官会议,制定了进攻计划。
第一团在大兴镇设立伏击阵地,预计伏击在宽甸方向进攻的日伪军,然后向后撤退到大堡那里的永久防御阵地,宽甸方向的进攻部队要是继续进攻,利用大堡的阵地阻击进攻的日伪军。
第二团在大营子的永久防御阵地坚守,丹东方向的鬼子进攻,坚决的堵住。
东方玉带领炮兵营和侦查大队,袭击日军在雅河的据点,如果丹东和宽甸两个方向的兵力都不救援,东方玉就会加大进攻力度,直逼岫岩城下。日军只有两个大队,伪军有一个团。戴五的第二团留下监视的少量部队,其他部队用急行军的速度赶到岫岩,攻占岫岩县城,把里面的物资全数带走,撤回凤城。如果任何一个地方的鬼子进攻凤城,东方玉的部队都会立即撤退,在后面围住进攻的部队。消灭它之后,在解决另一路,最后再根据情况而定,因为东方玉也不清楚鬼子会是什么反应。
计划停当的时候,部队开始行动,第一团和第二团秘密的进入了各自的阵地,东方玉带领他的炮兵营和侦察大队还有教导队共计八百来人在宽甸出发,进入了苏子沟镇,这是雷霆东北军的老根据地了,民意基础最好。
东方玉知道鬼子的这个战术,进攻任何一个鬼子据点就会遭到其他几个地方的增援,因此决定兵分三路,炮兵也分做三个方向,中间四门炮进攻雅河的鬼子据点,两门炮进攻北面的偏岭,两门炮进攻南面的洋河据点。侦察大队主攻中间的雅河据点,这三个据点的兵力全都一样,同时遭到进攻互相是不能救援的,只有在岫岩的鬼子宪兵大队进行增援一个地方,以一个宪兵大队和一个鬼子第4师团的一个大队部和一个中队,一千来个鬼子不可能分兵救援三个地方,除非鬼子傻了。
这样的话,反应迅速,赢得战场的主动权,快速机动,就能调动鬼子,分开歼灭,趁着鬼子被击溃的机会占领县城,抢夺自己需要的东西。既能歼灭鬼子,又能解决物资问题,粉碎敌人的封锁。
就这样当天夜里,东方玉的部队就分别的进入鬼子据点的外围。
鬼子这种92步兵炮还是很好用的,炮体轻便于移动,一匹马就能拉走。在一定的距离建立了炮兵阵地,雅河据点是建立在一条公路的边上,这里两侧全是群山,想进攻岫岩这是最近的路也是最好的公路。这一条公路东方玉没有破坏,在东方玉的印象中,进攻部队,强势部队都是修路,只有撤退逃跑的部队才会破坏公路,其实对于战争来说破坏公路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是有限,只能迟滞追兵的速度,对于雷霆东北军这样的快速机动部队来说。公路破坏的同时也限制了自己的行动,因为雷霆东北军也是有炮兵的,也是需要运送物资的,因此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