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以自行决断,不能处理的可以上报尚书省,奏章和上表也是一样到中书省批阅,最后按程序处理。”
对于三省六部的运行机制李彦是知道的。三省六部相当于**。原来九寺五监只是**下属的机构,是和六部平行而已。不过地方州府县衙上报的事物和九寺五监没有关系。可以说司农寺是垂直机构,全国有自己的管理范围和所属机构。六部和地方政府是垂直机关,针对的都是百姓。九寺五监面对的是皇上和政府机关,算是**直属机构。
弄明白这些,看来自己说是皇上家的大总管也不确切,只是这时候没有国家概念,皇上就是国,皇家就是国家。所以九寺五监为皇家服务,就是为国服务。
李彦心里平衡一些,他原来是李秀宁的公主府长史,其实就是李秀宁的奴才一样。可以说是她的管家,什么成绩和功劳都是李秀宁的。开始一听还以为上升一级成为李渊的管家,又称为皇上的管家,这不是太监管的事吗?如今弄明白怎么回事,心里舒服一些。
知道管理的产业都是皇家产业,挣到的钱都是内努,是不用上交户部的,直接归皇帝支配,也就明白李渊什么意思,想把所有的钱都控制在自己手里。
李彦也算是接触古代六七年时间,知道户部的钱,皇上自己说了也不算,想干点什么也得朝臣同意,看来皇上也不是万能的。
要是不听一意孤行朝臣倒是也没办法,不过那就是昏君,也就没人再听你的,也会天下大乱,法纪崩坏。就是有这些原因,李渊才要自己掌握钱财。把自己和李秀宁弄到司农寺,而不是户部,看来也因为这个小心思。
李彦心里暗笑,李渊这个小心眼,可是给了李彦一个机会,这都是皇家产业,不是国家财产,李彦可以毫不犹豫的分到一部分。不黑他老李家的黑谁的?
这段时间李秀宁和李彦的河东道没少上缴利税,可是天天听到说没钱,也不知道钱都哪去了。现在才知道李渊的钱那来的,原来户部的钱不归皇上,皇家自己有产业。那可是国营企业,不用上税的,还是没有成本的,怎么会没钱呢?
看来自己得抓紧熟悉,弄明白这里的奥秘,推动大唐朝的经济发展。这么多年了解,终于知道所谓的盛世也不过就是没有人饿死而已,其实边远地区一样有饿死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的事情太多了,十几年的乱世纷争,天下更是贫困,有多大能耐承担多大责任。
李彦一开始就是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当一个逍遥的少爷,可是如今他家财万贯,日进斗金,开始关注起民生和天下。
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后世有慈善家,他们向社会捐赠,大搞慈善事业。站在一个小市民的普通人角度,给他们的评价就是沽名钓誉,显摆而已。如今李彦也到了这个层次,他才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当然了,自己早八晚五,两点一线的为温饱奔波时候,哪有什么社会责任感。思想境界的提高,让李彦着眼的角度和层次完全不一样。
李渊不应该这样考虑,这个天下是他家的,大臣限制他用钱也是为天下着想,并不是为了个人。河东道还算可以,自己和李秀宁治理了四年时间,可其他地方呢?想到这问道:“秦王,当务之急是什么?”
李世民一愣问道:“什么当务之急?”
李彦笑了:“就是大唐现在最急着想解决的困难是什么?”
李世民明白了,看来房玄龄他们看的没错,李彦很有普世的思想。攻取长安的时候,主动献计就是不想士兵伤亡太大,在河东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当地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为百姓着想。房玄龄是治国之才,更能发现人才,房玄龄这样的人,却因为自己被父皇贬官闲置在家。
心里黯然一些说道:“最主要的是没钱,因为夏粮收获之后才能收进来夏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赈济。北方大量土地荒芜,复耕面积有限,主要是解决粮食问题。饥民反叛是天下大乱的根源。这一次刘黑闼反叛,也跟当地的民生有关。可是大唐初定,根本来不及解决。”
李彦明白了,他说道:“其实南方粮食富足,产量也高,只要把南粮北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湖广地区是鱼米之乡,粮食很多,运到北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李世民有些发愣,李彦好像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他怎么知道那里的?再说那是江南之地,大唐对那里的也是刚刚开始接触。
李彦既然已经进入长安,无法躲开这些事情,他也就要做点事,那样就不会参与权利之争。也就说道:“有句话叫‘湖广熟,天下足’也就是潭州和鄂州地区。那里有一种粮食叫水稻,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