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宁的大军已腾出手来,这样,宋金刚经略河东之地并没有向长安进攻。
给了李彦准备的时间,陇州一战、延州一战让知道这些计谋出自李彦手里的人万分佩服。这次两个大将军全听李彦的,终于让他有了权力,对骁卫军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有了李秀宁支持,下面的将军部将校尉虽然不理解也都执行。李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军队所有的战旗全都废除,只有府一级的有一面大旗,那还是主将的。吹鼓手不用,只有校尉一级的保留一个号角,战鼓留下一部分,而各极将领除了郎将保留五十名亲卫,其他以下军官不许有亲卫。这样一弄,骁卫三万大军只有不足一千人是不打仗的,而节约出近五千战斗兵力。当这些报给李秀宁的时候,她大吃一惊,竟然这么多?
第二项改革就是把士兵的武器进行调整,除了将官骑马,其他的旅帅以下都不骑马,把骑术好的分出来组成骑兵。弓箭手配备单刀,长枪兵也有短刀,这样一来就是复合兵种了。
辎重兵几乎没有了,有限的车辆上装着一部分钱,把部分钱下放到旗帅一级,因地就粮,实行就地购买。
李秀宁的中军成立军法队,严密监督,有强抢低价购买的,或者勒索的一律处斩。耿其昌、吴阳监督各部队后勤官,很抓违法犯规的士兵军官。
后勤粮食分发干粮袋,每个士兵身上保证三至四天的口粮。李彦相信,不可能三四天时间也找不到取粮的地方。再说每一次打仗走多少天,行军距离和路段是有计算的,所以跟随的辎重队大为减轻。
李彦这样做是他得到两个启发,一个是后世八路军的作法,另一个是这时候没有弹药。弓箭每个士兵身上有十支,如果多装备可以达到二十支,根本不用后勤 防守城池又是另一回事。
快一个月的时间,骁卫军终于完成了他的新整编。为了区分便于指挥,李彦把各府兵进行了编号,而不是原来那么烦杂的名字,弄得根本分不清。什么这个将那个将的,用一二三四来表示,士兵军官都比较容易记住。进行了暂短的集训之后,李秀宁和李书同不得不承认这样太好了,部队精干利索,而且方便指挥。此时不只是他们两个,两个卫的将军和部将也十分佩服。
弄完的骁卫军共分成四个营,一营、二营、三营、四营,十个府从一到十,下面各旅也分成编号,如此一来,什么前军后军的只有编号,最后几天就是熟悉这些。
当各部队都明白的时候,由李书同指挥右骁卫大军先走,李秀宁指挥的左骁卫随后,三万大军向宋家川而行。
车辆少,又都是三匹马的四轮车,所以士兵进行的速度很快,从延州到宋家川只用了三天时间。
李秀宁和李书同看着前面奔流的黄河水,都有些犯愁,河边准备的都是小船。一次只能运送二三十人,更小一点的也只能装十几个人,这要是把三万大军渡过河,那得好几天时间。
李彦叫过来杨怀和王聪说道:“你们带领第三府的兵第一批过河,换上老百姓衣服,过河后把河岸边清理了。老百姓看管起来,有军队和士兵抓起来,如果反抗格杀勿论,一句话封锁消息。”
“明白”两个人抱拳施礼。第三府也有三千多人,两个人杨怀先过河,十几条小船一次送二百多人,一天时间过去了,一个府的兵力过河。杨怀和王聪过去后,立即在柳林吴家渡周围布上岗哨,把这些地区封锁。
无论是河两岸哪边都是山区,地广人稀,基本没有多少人。这时候全国才多少人口?几千万人,很多地方都是鸟无人烟。吴家渡只有几十户人家,人口二百多人,是吕梁山的山里小村子,贫穷落后,交通困难。被杨怀的人一包围,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李彦第二天就过河了,没听李秀宁的,他不放心,担心消息出去,这里地型狭小,兵力展不开,部队一分两半,如果被刘武周发现,那才是灾难呢。所以,他先过河,十多天时间,骁卫军才渡完河。
三万大军集结在吴家渡这里,看到李秀宁和李书同也到了,李彦说道:“根据斥候报告,柳林县城毫无防备,里面没兵没将,李将军你带领右骁卫进入柳林占领他,封闭四门,准备粮食干粮,大军随后就到,能不让刘武周知道尽力不让他知道。”
李仲文点头,只带领一千多骑兵先出发了。看着离开的李仲文,李书同说道:“俊青老弟,和你打仗太危险了,我可不想和你为敌,太阴险。”
李秀宁也有同感,李彦这样的打仗太吓人,三万大军要是突然出现在刘武周占领的晋阳城,还不得把他吓死。都说兵不厌诈,但李彦这样每一步都是秘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