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还请陛下恕罪。”
这时门外宦官又喊道:“启禀陛下,吕大人、刘大人殿外求见。这里有一本苏州府递来的奏折。”
“宣二人进殿,把奏折呈上来吧。”
“你们俩回来的正好,当着百官的面说说前日夜里杀降的事吧。”
“启奏陛下,那夜并未有人下达杀降的命令。”吕昶说道。
“但臣要弹劾鄂国公常遇春治军不严。”吕昶接着说道。
“臣也要弹劾鄂国公常遇春治军不严,致使百姓犯险,险些丧命倭寇之手。”刘伯温说道。
“说说那晚发生了什么。”朱元璋说道。
“那天夜里,一群投降的倭寇被我军围着,魏知府带着一群百姓本来是来支援鄂国公的,但这些百姓见到倭寇时,就跟发疯了似的,抄起手中武器就朝着倭寇冲去,鄂国公却没能及时阻止百姓,而致使倭寇奋起反抗。臣请治鄂国公治军不严之罪。”
“诸位大人们,咱读书少,这奋起反抗的俘虏还算不算俘虏,诸位也给咱讲讲,若是算,咱就治常遇春杀降之罪,若是不算,咱就治常遇春治军不严之罪。”
“臣认为奋起反抗的俘虏那是诈降,该杀。”好一阵子没在奉天殿说话的李善长开口说道。
“臣等附议。”
“传旨,常遇春治军不严,罚俸一年。”
“臣领旨谢恩。”常遇春说道。
“杨文,你所伸之冤,已不存在,退下吧。”
“陛下万不可乱了规矩,草民既然敲了那登闻鼓就理应受杖责五十。陛下若是免了我的杖责恐有心之人借此发挥,有损陛下英名。若是这五十杖责都扛不住,也堕了先父之名。”杨文瞟了一眼孔希学说道。
“来人,将杨文杖责五十。”
“其父杨兴,随陛下征江州时战死,因其年幼,不能从军,由其叔父杨旺补役,征鄱阳湖时杨旺战死,其家中唯有杨文一名男丁,并无人补役。”兵部尚书吴琳说道。
“那就将其编入苏州卫吧。”
“臣遵旨。”
“传旨,太子明日启程前往苏州劳军。”
“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