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到驿馆,曹宏逸就闻讯赶来,不过等到的依然是让他改日再来。还未走远的曹宏逸见到沈万三进入到了驿馆内,心里顿感不妙。
“草民沈万三拜见鄂国公。”沈万三抬手作揖说道。
“沈大掌柜别来无恙,快快请坐。”常遇春说道。
“草民谢过鄂国公。”沈万三答道。
“沈大掌柜,你这是什么意思?”常遇春指了指沈万三带来的东西。
“草民听闻鄂国公自开平返回应天府的路上身体抱恙,今日特来探望。这都是家师张三丰留给草民的药材,有延年益寿之功。”
“想不到沈大掌柜居然得了张真人真传。”
“真传谈不上。十年前,偶遇家师,家师传道于草民,并未收为真传弟子。”
“想不到沈大掌柜还有此等奇遇。不知沈大掌柜能否引荐一二?”
“家师几年前就已经仙逝了。”
“看来我是比不了沈大掌柜了,遇不到这等机缘。”
“鄂国公切莫妄自菲薄。”
“沈大掌柜久居苏州,能否说说这倭寇的情况。”
“草民确实略知一二。宋朝末期,倭国与宋朝海贸极度频繁,丝、布、锅、针及药材等在倭国都是畅销品。不久之后倭国施行海禁政策,原本在倭国沿海劫掠的武装商人就伪装成商人,前元就在宁波,泉州接待了这些商人,但他们却是选择劫掠之后逃走,从此之后原本在倭国沿海劫掠的都跑过来了,至此沿海倭患不断。随后不久倭国内部南北分裂,各自拥立一个天皇,陷入内战,被打败的就流亡海上或者海外孤岛,随后又与陈友谅、张士诚残部勾结,频繁袭扰大明沿海。”
“沈大掌柜有没有听说过他们潜藏在何地?”
“具体地方草民不知,只是有所耳闻。”
“说来听听。”
“这些人并没有固定的地方,有些伪装成渔民,有些藏于孤岛之上。”
“沈大掌柜都是从哪听到的这些消息?”
“茶楼、酒楼之中时常都有这些传闻。甚至有传言说,说……”
“你还听到些什么?”
“草民也只是听说,朝廷之中有人勾结倭寇。”
“朝中有人勾结倭寇?”
“草民也只是听说,并不知道是谁。”
“沈大掌柜,对于这些倭寇,你怎么看?”
“这些倭寇屡屡进犯大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早就应该肃清这些倭寇了,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禁海一事,你觉得如何?”
“草民坚决支持禁海。虽说这禁海会损失海外贸易,但只要能肃清倭寇这点损失真不算什么,而肃清倭寇之后就能更好、更安全地进行海外贸易。”
“沈大掌柜能理解朝廷的良苦用心就好,但不是所有商人都能像沈大掌柜这样深明大义。”
“草民愿意做这说客,劝说别的商人支持禁海。”
“沈大掌柜没明白我的意思,不是劝说他们支持禁海,是劝说他们保住自己的家族。”
“草民明白。”
“还有一事需要劳烦沈大掌柜。”
“还请鄂国公吩咐,草民定当竭尽全力。”
“这苏州城里有哪些大一点的是商贾家族,想必沈大掌柜了如指掌。替我传个话,让这些家族里能做决定的人五日后到这驿馆来。”
“草民这就去通知他们,草民告退。”
等沈万三退到门外时。常遇春突然开口说道:“我听说当年大明攻打张士诚时,沈大掌柜可是给那张士诚捐了不少钱粮。”
沈万三战战兢兢地回答道:“草民明白,草民明白。”
‘朝廷里都有谁勾结倭寇?’
‘我只知道胡惟庸,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
‘你怎么就只知道胡惟庸?’
‘《明史》也不会记录所有人,更何况我也只是看过而已,压根不可能全记住啊,我能记住的无非就是些大事或者历史上的名人。’
‘现在把胡惟庸拿下能不能拿到证据?’
‘你用什么理由去拿下他?就算你冒死拿下他,估计也找不到什么证据。’
‘有什么办法对付他吗?’
‘这个事你就别操心了,朱元璋会收拾他的。你就安安心心对付倭寇就行了。还有就是让你们这些淮西武勋都收敛着点,别把脖子送到朱元璋刀下。’
‘那鸳鸯阵需要改进的武器,你给我仔细说下,我安排人去打造。’
‘廉价的狼筅就毛竹制作,长一丈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