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诸位大臣纷纷侧头左顾右盼,不断交流。
有心说不好,但又找不到理由,有的想赞成,只是此乃先例,如若不成,自己将背负千古骂名,一时不能决断。
“既然诸公还不能决策,那就先听听在下其他的一些浅见吧。”陈枫淡淡的说道。
“第一,尚书省尽快成立一个部门,负责全国境内以及境外的信息传递。我的要求是境外尽量辐射,境内必须有8成以上的民众能收获到我们的信息资讯。”
“传递的消息,由中书省组织人员负责撰写草案,门下省组织人员进行审核,最终由尚书省负责传递。”
“内容很简单,树立国民信心,宣扬爱国情怀,以及宣传秦国为民众做出的贡献。”
“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秦国百姓为生在秦国感到骄傲,而别国的民众也向往秦人的生活。”
“着重强调一点,信息传递必须要加注时间,地点,另外就是要迅速,一个消息半年后你才传到我这儿,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这样可以尽最大的努力稳定民生。许多民众目不识丁,所以需要有人宣传,工作量很大,尚书省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第二:战争是残酷的,你们终将会老去,下一代的接班人该如何选择?之前提到了聚贤纳才,这不够,远远不够,秦国能识字的人本就不多,更别提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之人了。”
“第三,创办学校,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学习,如果说下一代人有六成识字,那我们的国民素质会大大提升,民众都领先于其余诸侯国了,我们的官员再在此类中挑选出类拔萃的,必将大大提升办事的效率与质量,也将远超别国官员。”
“别给我说办不到,书本不够,诸多理由,这些难度难道能比打败甚至吞并六国更难?如果这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前线战士打退六国联军?”陈枫见有人想开口反驳,打断道。
想开口的诸人,只得悻悻闭口。
“我稍后把教学内容整理出来,按照我说的教,整天之乎者也,有啥用?要实用的。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其他的都是卵的,这个时候了,就别玩那些风花雪月的了。”
“我会把知识面分为三个部分,即小学,中学,大学,小学办学地点要遍布乡镇,或者几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小学,每一个大型城镇必须要有一所中学,然后国内必须有两到三所大学。”
“小学段,学习时间为三年,毕业者,要做到识文断字,简单算术,顺利毕业者,可择优选拔尊师敬业,爱国爱民之人就任一县之长;
中学段,学习时间也为三年,要求除了能从小学顺利毕业以外,还得经过考核,成绩优异,择优录取一部分人,继续深入学习,毕业者,要做到博文,广学,习历史,通古今,有荣辱,知兴衰,毕业后可择优挑选一些出类拔萃之人就任一洲之长。
记住,无论是一县之长,亦或是一周之长都不可直接走马上任,当下放到已有县长,州长坐下学习一段时间后,能力达到者方可出任。
最后是大学,大学段时间也为三年,想入大学者,也需要中学顺利毕业,通过层层考核,优异者方可进入大学深造,大学者可分为文学,国策,军事,……各类奇能艺巧都可涉猎一科,进入大学的学子可选择一科或者多科进行学习,毕业后可根据学习情况,分配到各部门学习,任职,成绩优异者可参加定国策,也可留任做教学老师。”
如果就学者参军,无论小学段,中学段,还是大学段,都给予优待,能力出众者,可任官职。
“而我要说的第四点,就是每个阶段的考试,我称之为科举制,以往的聚贤制继续沿用,不过需要考核,不能任人唯亲,各位也不要不满,我知道科举制打破了传统聚贤制,会涉及到诸位家族的利益,不过国将破,家何在?诸位可得分清轻重。”
“科举制会让我们聚集大量的人才,诸位子嗣如果真的能力出众,也会脱颖而出。寒门子弟如果能出人头地,也会更加努力为国尽忠,为国效力。”
陈枫说完后,众人一阵沉默。
“假如真能振兴秦国,些许利益有何不可,至少比做亡国奴好,此时老夫应下了。”少许时间后,一位老者开口说道。
有他的开头,其余人倒是纷纷附和。
“下面说说军事吧。”
“在座的各位,是否有统帅或者军师,参谋之类的,请示意一下。”陈枫询问道。
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