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困,只消陛下圣旨一处,秦王殿下势必会竭尽全力,消除贼患。”
“官家,臣以为,或可动用我大宋道藏馆内黄裳武圣……”
“陛下,此时非十绝关内绝顶武圣令东来方能解患……”
有人带头之后,如蔡京、李彦等一大群奸宦之辈,开始疯狂举荐武圣,就仿佛,这是他们的功劳一样。
诸多人群当中,唯有李纲、诸葛正我等寥寥几人,依旧不言不语。
动用大宋底蕴镇压天下。
赵佶还没有彻底下定决心,扫了堂下众臣一眼,眼神微微一亮,道:“李纲,你说一下,眼下局势,该当何解?”
李纲眉头微皱,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随后,李纲头铁无比的硬直而道:“陛下,江南之患、东南之患,祸在朱勔,臣有一策,无须动用我大宋底蕴,亦可解南方困局。”
赵佶似乎是猜到了什么,脸色变得很是难看。
李纲却毫不理会,继续道:“停花石纲、裁撤应奉局,斩朱勔狗头便传东南,十方反贼可定其六,若无东南之患,江南慕容氏反贼不过寥寥,反手可破。”
“李纲,你放肆!”
听到李纲的话语,蔡京最先跳了出来,怒斥道:“陛下每日操劳、顺理天下、平英四海,如此天人功德之下,从那东南之地选几块石头,稍稍满足一下对天人万物的欣赏怎么了,你安敢以此暗讽陛下,其罪当诛矣。”
蔡京带头冲锋,李彦等人很快更上。
其实这些个奸宦之流,早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赵佶那铁青的脸色,此刻也不过是媚上而行,趁火打劫罢了。
这该死的李纲,装尼玛的清流啊。
如今的大宋朝堂之上,谁还不是个文武全才来着,就显得你能耐呗。
李纲是个好官,但却势单力薄。
见到李纲被众人喷的狗血淋头,赵佶的脸色,倒也稍稍好了那么几分。
紧接着,赵佶甩了甩袖子,厉声道:“李卿也是一片好意,行了,都不用说了,东南应奉局是不能裁撤的,朕要以东南湖石,参悟天人之变,此事容后再议。”
“诸位爱卿,不知还有谁人,可为朕解东南之忧?”
李纲还要说些什么,不过很快被人拉了一下衣袖,恨恨停了下来。
拉了李纲衣袖之人,正是那如标枪般挺立的诸葛正我。
和李纲这种直谏之臣不同。
诸葛正我也是个正直之人,但却更知变通,略微沉吟,而后道:“陛下,臣有一策,或可解东南之忧。”
看到开口之人是诸葛正我,赵佶脸色稍有不喜。
和李纲一样,诸葛正我也是朝中死硬死硬之人,若非朝廷实在离开不了这些能臣干吏,赵佶早就把这些没眼色的人给赶出朝堂了。
押了口茶,赵佶脸色不渝道:“诸葛神侯,少说些没用的事情,懂吗?”
赵佶的意思很清楚,老子的玩乐,不能停。
诸葛正我深吸一口气,僵笑道:“陛下之心,老臣明白,东南应奉局乃陛下天人道途,自是不能裁撤。”
赵佶满意点点头,道:“很好,爱卿继续说。”
诸葛正我眼睑微垂,道:“陛下,应奉局之事,在南方之地已成民怨,朝廷或可为其更名易姓、改头换面,用以平复民间汹汹之情。”
“至于应奉局的主官,却也不能再用朱勔此獠了。”
“老臣麾下名捕无情,自江南传来信报,已联络上了燕逆麾下第一号大将方腊的妹妹,方百花。”
“无情信中言道,有朱勔头颅,或可从内部攻破反贼势力,将那方腊等人诏安,用以内破燕贼、外镇江南……”
赵佶面色变幻,隐隐露出意动之色。
而这时候的苏州城中,西楚遗园。
方百花在杨昭的示意下,已经成功混入到了无情、朱侠武等人的队伍当中.
第110章 方腊跳反 三方合流的乱局
江南之地,以方百花的天人境修为,只要不是被大军、民众拖累,何处皆可去得。
比如隐藏在西楚遗园当中的无情、朱侠武一伙人所在之地。
数日之前。
方百花按照杨昭的授意,在那泗口渡与杨昭‘拼死’一战,受创之后,便带着麾下一队女兵,潜藏行迹,来到了苏州城中,要袭灭整个西楚遗园。
好在当日辛弃疾正在西楚遗园当中,与五湖帝姬议事。
被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