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王硕的质问,老朱沉默了。
对啊,贪官,估计是世界上最怕死的群体了,只是因为他们贪了之后,
就是想要舒服的生活,万一享受不到,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贪污来的银钱,
还要背负上一世罪名。
可是他们为什么还要贪呢?
王硕见老朱迷茫了,只好继续点拨:
“陛下,草民以为,贪官有两大特质,
一个是他本身就是贪得无厌之人,贪了还想贪,
但是这种人存在有一个前提,那即使环境的宽松使得他们心怀侥幸;
所谓民不举官不究,上面查的不严,他们当然就不会奉公守法,安之若素。
而另一种则是他们本身也不想贪,但是不贪,他们的生活就无以为继,
所以,他们就必须得贪,明知道贪了被抓住是死路一条,
可是不贪照样活不了,那还不如铤而走险,贪上一贪!
陛下以为,大明的贪官是属于哪一种的居多呢?!”
第一种肯定不符合洪武时期的大明律法。
所以,即使朱元璋不愿意承认是第二种,那也没办法!
“难道,朝廷给他们的俸禄不够他们吃饭的吗?!你这简直就是悖论!”
王硕叹了一口气!
大明的皇帝陛下果然够固执,够偏心!
他看不到官员的窘迫,只看得到自己孩子的饥寒!
这根本不是一国之君该有的格局!
看看禹王殿下手底下的官员,哪里有一个是贪官,如果都像大明这么差,
那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能够过关。、
可是禹王还是觉得给他们的太少了!
他们的待遇每年都在提高。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待遇也水涨船高。
用禹王的话说就是:
“他们的腰包鼓了,才不会想着去搜刮百姓,百姓安定了,
国家的经济才能发展上去。
不然,朝廷和百姓的心思都放在了对付贪官上,那还干点儿实事吧?!”
“陛下,您知道我宋国主公是怎么管理臣下的 吗?!”
王硕知道,光给这位皇帝陛下讲大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
干脆采取迂回政策。
这 也许是他爱听的。
果不其然,老朱顿时两眼有了精神 ,他终于肯与王硕等人对视,
威严的声音里终于带了几分温和:
“王先生,不妨说来听听。”
季延和张善,何飞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
终于,终于找对方法了!
老祖宗说的没错,最好的老师就是有样学样啊!
于是王硕开启了自己治国方略的第一次大普及。
“敢问陛下,如果想要一个人不再偷吃,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饿着他,还是喂饱他?!”
哎,这个比喻简直不要太玄妙!
即使老朱知道,这个王硕每说一句话,都不会是白费的。
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但看这个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他肯定的回答:
“当然是要让他吃饱了,你饿着他,他为了活命也要偷吃的!”
不等王硕回答,季延,张善,孔武,何飞,四个人同时鼓掌!
并且何飞嘴里还大声喊着:
“好好好!陛下回答的好极了!”
季延接着老朱的话茬说道;
“陛下说的非常对,这个方法也适用于治国!”
王硕说道:|
“是的陛下,您治下的贪官就好比是吃不饱的饥肠辘辘的人,
他们之所以,明知道您最恨贪官,可是他们还要贪,
而大明对贪官的刑罚不可谓不严苛,所以,答案就只剩最后一个答案。
那就是您治下的官员俸禄根本不够他们的日常开支。
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人家辛辛苦苦十年寒窗,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了,
结果您老人家让人家继续吃糠咽菜。
您说,这有谁能接受得了。”
朱元璋有些生气。他平生最恨的就是贪官,虽然一直没有肃清天下贪官,
但是明目张胆的为贪官开脱罪责,他们五个是第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