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的战斗一开始就注定了一百年到的结局,当明军冲上城楼那一刻起就结束了平壤血战的最终结局。
虽然西城和北城的战斗异常艰难,日本鬼子对占领地的防守那是相当的忠诚。
然而李如松的主要目标就是南城,只要明军进到城内,结局就已经注定。
小西行长当然也明白朝奸部队不可靠,一群连自己国家都不爱的人,你能指望他们干什么?
所以,当明军冲进城内,小西行长的机动部队看到之后,立刻反扑,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南城才是明军的精锐主力。
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精彩的镜头,平壤南城就插上了明军的大旗。
留给南城明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只要见到如日本鬼子,进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
西城和北城是最难攻打的城门,北城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拖住敌人,给其他城门争取时间。
因为北城对于明军来说,属于仰攻,而且李如松派到北城的明军只有三千人,守军却高达一万五千人!
所以,北城的明军属于是炮灰,领军 的吴惟忠和士兵们都视死如归。
这种顽强的,自觉的自我牺牲精神才是汉人几千年来打不散的主要精神。
西城分为大西门和小西门两个城门,分别由李如松的亲弟弟李如柏和杨元带领明军进攻。
大西门主将李如柏在指挥士兵 进攻时,光荣负伤,但是带伤都没有退缩。
杨元也被打中负伤,且小西门的副将在日本鬼子的顽强抵抗下阵亡。
日军在城楼上放枪、扔石头,倒开水,导致明军伤亡惨重。
战斗一时陷入胶着状态。
正当明军士气低沉之际,李如松指挥南城回来,及时感到,他身先士卒,带领部众往前冲,结果被流弹击中头盔,翻身落马!
这下子画面外和现场的明军彻底傻了眼,总指挥被干死了,这仗还打得什么劲儿?1
【完蛋了吧?
【他也太招摇了!】
【这人有能力,可是太不懂得低调了!】
【好家伙,就那样骑着马从南城城晃悠到西城,日本鬼子是傻子都认得他了。】
【他这一招声东击西相当的漂亮!】
【用兵如神,也不过如此。】
【哎,可惜了!】
还没等可惜了的叹息发完,李如松却从地上又站了起来!
【不会吧?】
【这家伙没事儿,那可太好了!】
【鼻子流血?难到是上火了?】
【哈哈哈,他不死,这仗就胜了!】
【稳了!】
【这家伙命真大。】
只见画面中的总指挥,明军入朝作战兵马大元帅李如松拍了拍身上的土,对手下说:
“换马再战!”
【我去!我服!】
【这是个狠人!】
【牛皮!】
【好样的!】
【这才是大将风范!】
士兵刚才的也一瞬间还以为自己马上就要领盒饭回家了呢。
结果一看自己的领导又占了起来!
这再不拼命好像有点儿对不起这么好的领导。于是,明军士气大增!
虽然士气大增,然而面对顽强的日本鬼子,明军始终无法攻克。
此刻南城那边的明军也受到了日本鬼子的围攻。
情况愈加危急。
李如松终于发布命令:“把那玩意儿拉上来!”
收成日军看到城外的明军越发疲惫,正在高兴以为终于可以等来援军,却发现明军的大部队身后出现了神奇一幕。
马匹拉着一种简易的小车,车上装载着的是一种枪筒子 。
其实这是一种大炮,在明朝的后期历史上,火器和大炮已经列装部队。
只不过李如松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适应入朝作战使用,他把这些需要用车专门拉着的大炮,改为了马拉,把车改进了。
这就是最早的马拉炮车部队!
中原人的聪明你不得不佩服。而一个善于钻研的中原人,更是非常可怕的。
只不过李如松手上这些大炮是他自己改装的。
这大炮叫大将军炮。身长三尺由于,重达几百斤,前有照星,后有照门,炮弹达三到五斤,射程可达一里地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