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双大明,这个王爷真造反 > 第31章 打死不进宫的禹王VS执着的朱元璋

第31章 打死不进宫的禹王VS执着的朱元璋

打死不进宫的禹王VS 执着的朱元璋

有史以来,从大禹的改“堵”为“疏”,到孙叔敖的安丰塘,再到西门豹的引漳十二渠.....

每一个朝代,每一年,可以说从洪水退去,

就开始了加固水坝,整修河堤,研究泄洪通道等等的治理水患的方案,和工作。

可是等到来年雨季,依然会有很多老百姓受灾。

每个朝代也都会在国防预算中预留出治理水患,赈济灾民的银子。

这部分银子真的应了那句老话:“打水漂!”

因为年年拨款,年年受灾,官员挨批,百姓流离失所。

朝廷上下,齐心协力也无济于事。

你说是督导官员怠工吗?!

不是!他们几乎吃住在河堤上了!

你说是方案不可行吗!

更不是,自古以来,聪明的汉人可以说人才辈出,可是依然无法和大自然抗衡。

今年看来又要功亏一篑了!

哎,下游的百姓又要倒霉了!

泄洪,是唯一保住江南万亩良田最后的招数。

没办法,牺牲一小部分地区百姓的利益,

换取江南地区的赋税和粮食保障,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

只是苦了下游地区的百姓,他们每一年在洪水来临的季节都出去逃荒,

等到洪水退去再满怀希望,回来重建家园,希望来年老天能够放过他们,放过他们的家园。

远行万里,终归还是要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只因为故土难离。

有好多人,不再抱有希望就变成了流民。

因为泄洪下来的洪水,不但冲毁了他们的田地,有的还被冲毁了房屋。

不得不说,实在是可悲可叹。

苦的是下游的百姓,花的是年年上涨的工程银子,痛的是天子和各位心系百姓的大臣们的心。

今年,正当水患沿岸百姓,都开始准备抛家撇业出去逃避水灾之时。

工部的命令来了,诏令沿岸居民全部以工代赈,坚守家园,不得外出。

并且保证今年—— 不再泄洪!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这不是骗人吗!?】

【不泄洪,那水怎么办?当官的喝啊?】

【每年出去逃荒要饭,还能将就着活着,今年这是连 活路都不给了啊。】

【就是啊,还以工代赈,那等水患过去之后呢?】

【对啊,地被冲毁了,大水退去了,我们怎么活呢?!】

两岸老百姓全都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要知道,即使要饭也讲究个抢占先机,你出去的晚了,人们都麻木了,

有的根本不愿相信,他们是灾民。

在那些没有受灾的地方的人们看来,哪里有那么多灾民?!

现在朝廷一声令下,让以工代赈,不让出去要饭,还让坚守,这明显就是不想让人活!

于是群情激奋,哭爹喊娘,好不热闹。

但是,工部官员的态度,此次非常坚决,

并且信誓旦旦保证,他们的田地不会被冲毁,等汛期一过,他们地里的庄稼就该收成 了!

甚至都等不到汛期过去,地里的庄稼就到了收割的季节。

所以,说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出去。

就这样,百姓们虽然心怀不满,却也无计可施。

没法办啊,法大于天。

与其触犯法律,还不如先得过且过呢。

结果,等到民工们把那神奇的灰色水泥运到河堤上来的时候,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这水泥不但遇水就凝固,还非常结实,

即使是被冲击下来的石块撞击,也不会溃散!

这下百姓们震惊了!

【天哪,我朝竟然有此神物!】

【看来工部官员这次说的是真的。】

【我们真的不用再逃荒了吗?!】

【这是谁研究出来这么神奇的玩意儿的?】

【这可是救了我们沿岸百姓的命了 啊。】

【是啊,我从出生到现在,几乎年年跟着父母出去要饭!】

江南水域两岸的百姓沸腾了!

他们从一开始的怨声载道,到一刹那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态度,让工部 官员第一次脸上有了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