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幼文是真的急了,他也不管是不是会犯忌讳,反正那个水泥绝对是个好东西,用在他们工部正是对口!
朱元璋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不过现在他沉默了。
儿子是他的没错,儿子有本事也没错,可是为什么儿子脑子里的智慧要白白交给朝廷呢?
【这就像是秀才一样,他的文章是他智慧的结晶,那这文章就永远属于他自己啊。
他的文章印成书,卖的钱当然也要归他自己所有,凭什么我脑子里想出来就要交给国家?
国家是整个大明百姓的国家,又不是我朱通一个人的国家!】
这其实是老七给锦衣卫的回信里写的。
朱元璋刚一看见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还大骂了好几句逆子!孽障!之类的话。
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 了,因为他看到了第二封信。
然后他就彻底平静了。
老七说的没毛病,因为他想明白了,老七要的这智商税从哪儿出。
所以,面对杨幼文的申诉,他轻轻摇了摇头,平静地说到:
“给你看看老七为自己行为的辩解之词。”
说罢,让太监把禹王的手书交给了杨幼文。
杨幼文接过来一看,
“这?这?这...陛下?”
结结巴巴说不出来话。
朱元璋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杨幼文,什么话也没说,因为他相信,他的这位臣子已经明白了禹王的意思。
【诡辩!】
杨幼文的第一感觉就 是诡辩!
可他知道这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对于禹王的申辩,他无话反驳。
其实朱元璋早就理清了内里的真正原因。
这个老七,绝对是既得利益者。
在那封回信当中的最后,老七还有一句话:
【父皇以为,这等国之大器,只是一张配方 吗?
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儿臣宁愿无偿献给父皇,不过父皇要交给谁去管理这个生钱的金鸡呢?】
朱元璋还没想好,所以,他不能跟工部的杨幼文一样。
即使把这个配方交给工部,他们依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每年跟朝廷要的银子也绝对不会少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