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 春秋战国追加篇——吴越争霸

春秋战国追加篇——吴越争霸

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吴王夫差极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 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

伍子胥抛尸入江所在地,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建起了伍子胥墓和胥王庙,并把伍子胥率领开挖的运河命名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为胥山,濒临的太湖命名为胥湖。

当年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后马革裹尸抛入江中,沿江漂至今胥口,当地民众捞起予以厚葬,自发建造了胥王庙(公元前484年),此地由此更名胥口。每年端午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伍氏后人都会来这里举行祭拜仪式,同游客一起向胥江抛粽子。

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杀,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着作。

越王勾践为了打败吴国,选择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向天下招揽人才。范蠡和文仲两个人,既是好朋友,又有才能,便一同应聘去了越国,成为了勾践的左膀右臂。

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越王勾践后悔没听范蠡的话,问范蠡现在怎么办。范蠡告诉越王勾践保命要紧,眼下先保全性命,才能图以后东山再起。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越王勾践这次听从了范蠡的话,派文仲下山去向吴王夫差求降。经过范蠡与文仲的努力,吴王夫差同意了越王勾践的投降。条件是越王勾践夫妇还有属下大臣到吴国做人质。

勾践想让范蠡回去治理国家,自己带老婆和文仲去吴国为质。范蠡说道:“用兵打仗,文仲不如我;治理国家,亲抚百姓,我不如文仲。”就这样,文仲回去治理越国,范蠡跟随勾践为质吴国。吴王夫差罚勾践君臣住到阖闾坟墓傍边的石屋里,专管放养马匹。勾践看马喂草,范蠡打草砍柴,勾践夫人洗衣做饭。范蠡陪同勾践在吴国待了正正三年,忍辱负重,终于得到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为了不忘三年前被困会稽山的奇耻大辱,把国都迁到会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范蠡为越王勾践日夜操练军队。

勾践让范蠡和文仲选了越国最漂亮的两个美女西施和郑旦献给夫差,夫差自从得到这两个美女,整天就像着了迷,很少过问国事。为了和两个美人厮守,吴王夫差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越王勾践就派文仲送去又长又大的木料。吴王夫差一见这些木料,真是喜出望外,立刻下令按照这些木料的尺寸,重新设计宫殿的样式,增派民工服劳役,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真可谓是劳民伤财,闹得吴国民怨载道。

公元前484年,越国发生了饥荒,文种趁此机会献计向吴国买粮,以掏空他们粮食储备。越王勾践派文种亲自前往吴国,找到吴王夫差哭穷,说:“今年越国旱涝交并,导致大饥荒,百姓无以为食,路上到处都是逃荒的人群,请求跟上国购粮。”

因为越国是臣属于吴国的战败国,因此越国向吴国购粮也理所当然,但一直对越国深怀戒心的伍子胥极力反对,并说应该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候,出兵将其一并拿下,以永绝后患。但越王勾践都被放回去了,吴王夫差根本就听不进伍子胥的劝告。但吴王只是将粮食借给越国,而不是买。这跟文种原先设计的思路有点不一样,但这不重要,越国借粮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越国灾年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掏空吴国的粮食储备。很显然,目标已经达到,百姓看到文种运回的粮食高呼万岁。

灾年之后一般都是丰年,次年越国果然收成不错。这时,文种又献出一条毒计,将粮食煮熟之后再还给吴国,以其当作种子后颗粒无收。同时,又派人携重金贿赂太宰嚭,让其仍然帮越国说好话。粮食煮熟晒干后,颗粒长而饱满,运到到吴国。

吴国陪着越国勒紧裤腰带过了一年后,收到越国连本带利还回来的粮食,却发现颗粒跟吴国的谷子有点不一样。太宰嚭因为收了越国的贿赂,说:\"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夫差明明有点怀疑粮食有问题,却被他三言两语岔开。

吴王听信其言,为改良吴国的粮食基因,还下令百姓用越国的粮食作为种子。果然,百姓播下这些“良种”,后来全部烂在地里,颗粒无收。这一年,吴国真的闹起了饥荒。于是吴国向越国借粮,但迎来的却是越国坚兵利甲、训练有素的军队。

导致了吴国颗粒无收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