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过来,看见阿琅被野猫围着,又看了看她的木桶,
“琅琅啊,你这是一上午一条鱼都没钓到?”
阿琅摸了摸鼻子,不会承认自己心不在焉的,甩锅给窜走的野猫,
“它们在,哪条鱼敢靠近。”
明老大人唯外孙女是从,竟然觉得阿琅说的很有道理,笑着大手一挥,
“钓不到就算了,想吃什么鱼,让人去采买。”
又觉得这样不够诚心,立刻喊了秦副将过来,让他派人拉网捞鱼……
一边指挥人捞鱼,一边笑眯眯地问道,
“琅琅,你喜欢钓鱼啊?一个池塘够不够钓?不够钓,我再去给你挖几口鱼塘……”
阿琅,……
这样好像太宠爱了吧?
外祖父,大清早的,你没喝酒呀,怎么说胡话了?
不过,若是她真的松口,明老大人是真的会去再挖几口鱼塘出来的。
于是,连忙阻止。
“等你舅舅回来,也差不多要过年了,到时,给你娘好好的办一场法会。”
明老大人只有明惠雪一个独女,因为老两口一直在战场上辗转,早早的就歇了再生的想法。
明惠雪还未出嫁前,过继了个同族的男孩,也算是死后有人捧盆,祭日的时候有人上柱清香。
这次,明老大人夫妇急着回来见阿琅,其他的人则在后头,约莫要年关才能到京。
说道边疆,明老大人的话就多了,说大漠的风沙,说战场上的擂鼓。
还说道斥候如何的查探消息。
阿琅听的津津有味,当她听到明老大人说斥候一定要善于伪装时,好像任督二脉被打通。
她知道,为何父亲要留给顾三老爷那样一封似是而非的信了。
他在转移别人的目标。
他知道自己的死因有问题,害怕那些人对她下手,所以,留下那封信。
阿琅急匆匆的站起来,胡乱的给明老大人行了个礼,往自己住的地方而去。
她回到屋子里,将房门紧闭,同时吩咐青柠,不许任何人进来。
书案下有个暗格,打开后,她从里头抽出那封信。
她将书写的那张纸捏在掌心,反复揉搓,一直到皱的不能再皱。
再慢慢的将纸张展开,放平,这会信上的内容已经变了。
和刚刚那封信的内容天壤之别。
这封信,是父亲写给她的!
蝇头小楷,密密麻麻的写在上头,阿琅一点点的看下来。
上头,顾衡告诉阿琅,他是皇帝派出去的密探,当年得罪上官,愤而辞官,就是皇帝授意。
这样才能他外出游历,这才名正言顺,不会惹人注目。
他确实是被人下毒,他推算了很多人,最后疑点落在了丞相府上,只是还没找到证据。
信上,顾衡要求阿琅看到这封信,无论是在玉县顾家,又或者是嫁人生子了。
都让她不要去报仇。
不想让阿琅卷入到这些是是非非中去。
他只愿阿琅一生能够平安喜乐。
更何况,这里头的来龙去脉,很难理清楚,证据应该早就没有了。
阿琅放下信,报仇和证据又没有必然的联系。
既然已经有了目标,那中间的步骤就可以省略了。
先把丞相府掀翻,到时候连根拔起,自然就知道真相。
她觉得,自己一开始就想错了,查证这个问题,要查到什么时候去?
顾衡的信上说,他在江南的那一年,得到一个消息,丞相府有一份清扫名单,在那份名单上的人。
有些已经或死或退,几乎无人幸免。
也就是说,不管如何,他都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很可惜,他还没查到那份名单的下落。
阿琅冷笑。
那就掀翻丞相府,就可以看到那份名单了。
若是早知道父亲的死因,她根本就不用绕这么个大圈子。
要掀翻丞相府,那就要制定一个计划。
阿琅小心的将那封信放回信封里,存入暗格。
有磨了墨,将脑中大概的步骤写下来。
然后一一完善。
写到一半时,阿琅听下笔来。
她想到韩长风。
他出现的那样凑巧,他回来的也是那样凑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