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繁星璀璨。
朱晋早早的睡下了。
大明宫奉天殿内。
朱元璋依旧在没日没夜的批阅着奏折。
今年是多事之秋。
淮北洪灾。
关中旱灾。
苏杭水灾。
这些事情,都需要朱元璋处理。
“关中旱灾,拨粮五万石?”
“苏杭水灾,拨款五万两?”
“傅友文又该跟咱抱怨了……”
朱元璋深感头疼的自言自语。
淮北洪灾,户部侍郎傅友文刚刚从牙缝里挤出来了两万两白银去赈灾。
如今苏杭又闹水灾,又要五万两银子……
朱元璋能想象到傅友文鬼哭狼嚎的模样。
没办法。
国朝穷啊!
“这五千两,是咱能帮你的极限了。”
“就这,还是咱好大孙孝敬咱的呢。”
从怀中拿出五千两银票,朱元璋咧嘴一笑,等明天傅友文来,他准备拿这五千两堵住那犊子的嘴,省的一个劲的哭穷卖惨。
“好大孙啊,全部家当都给老头子了……”
望着亲票,朱元璋想起了朱晋,心头微热,情不自禁的将立储诏书拿了出来。
“册立太孙……”
“现在还不是时候啊……”
“不过别急,早早晚晚的事儿……”
“等咱帮你组建个班底,让你拥有自己的势力后,咱就亲自把你带回宫……”
朱元璋砸吧砸吧嘴,一想到那臭小子在得知一切后惊愕的模样,就忍不住想笑。
——小子,没想到吧,你爷爷是他娘的皇帝!
——而你,是皇太孙!
“呵呵。”
朱元璋笑呵呵的,老太监云奇在旁边看的一愣一愣的。
皇爷今夜这是咋啦?
心情这么好?
“今个咱就不批了,太晚了,睡觉去喽。”
朱元璋想起了朱晋那如同苍蝇般的唠叨与叮嘱——不让他太过劳累。
如果那小子知道咱天天都熬这么晚,估计会暴跳如雷吧。
老爷子心里想着,优哉游哉的回宫睡觉。
……
次日。
天刚亮。
秦淮河畔的小院,便闹闹腾腾的。
廖家兄弟昨日把朱晋的“黄花梨”大门拆了,导致小院漏风了一夜,今日怎么着都要把门做好。
于是,这哥俩一早上起来就去河边倒拔垂杨柳了。
将粗壮的树干抱回院子,二人开始制作木门。
朱晋被叮叮咣咣的声音吵醒。
迷迷糊糊的走出来,看到廖家兄弟正在卖力的制作木门,朱晋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爷,起床啦。”
廖镛朝着朱晋憨憨一笑。
“别叫我大爷,叫我小郎君。”
“还有,小点声!冬眠的熊都能被你俩吵醒!”
嘀咕了一嘴,朱晋懒得搭理这俩铁憨憨,转身去洗漱。
等朱晋洗漱完毕后,院子里又多了一个人。
老爷子来了。
此时的老爷子,就如同寻常百姓家的老头,好奇的蹲在地上,观看廖家兄弟制作大门。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廖家兄弟的脑门上,全都是汗水!
倒不是累的,而是被老爷子吓的!
这老爷子,悄无声息的就来了,还蹲在他俩身边……
要知道,老爷子可是皇上!
他俩不下跪也就罢了,老爷子还离他俩这么近,他们能不紧张吗?
“老爷子,来的这么早啊。”
洗漱过后的朱晋明显精神了不少,看到老爷子热情的打起了招呼。
“想吃你做的早饭了,快去做,要带辣子的那种!”
老爷子呵呵一笑。
“中,我去搞!”
朱晋转身入了厨房。
“你们这两个犊子,刚来一天,就把咱大孙子的大门拆了?”
“一身的力气没地使是吧?”
“用不用咱把你俩送到北方前线?到了那,你俩这力气就能杀敌了,窝在江南拆门算啥本事?”
等朱晋离开,老爷子起身,一脚一个,将兄弟俩都踹了个狗吃屎。
连忙爬起身,兄弟俩跪在老爷子面前,唯唯诺诺的不敢吱声。
如果是之前,他俩一定会忙不迭的点头答应。
去北方杀敌,比当警卫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