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陈志远大二了。他的投篮越来越稳定,带球技术也越来越娴熟。他辛勤的汗水在赛场上得到了回报。陈志远从边缘替补做起,越打越好,慢慢地变成了球队第六人。
这赛季,山东科大重新抢回了东北赛区冠军,获得了参加全国赛的资格,并顺利地打进了全国赛四强。
CUBA全国赛不像NCAA那样单场淘汰,捉对厮杀,一场定胜负。而是采用主客场两回合制。如果战成1比1平,先计算两场比赛总分差,分差超过8分,得分多者获胜;分差在8分以内,则用罚球决胜负。罚球决胜办法与足球比赛中的点球决胜十分相似:两队各指定10名队员,进行交替罚球,罚中多者获胜;如罚中数相同,则进行“金球”决胜,即只要一方投中而另一方投不中则比赛自动结束。
半决赛,山东科大对决汕头大学。第一回合,山东科大的主场。上半场两队势均力敌,打得难解难分。半场结束,山东科大46比43领先汕头大学3分。
第三节,山东科大体力下降,内外脱节,投篮频繁打铁。而汕头大学则内突外投,全面开花,以78比68反超山东科大。
第四节一上来,陈志远连中三个3分。山东科大士气大振。最终在主场的呐喊声中,山东科大94比87战胜汕头大学。
第二回合,汕头大学的主场。比赛开始,山东科大携胜利之势,乘胜追击。他们反客为主,势不可当,尤其是利用内线优势,篮下强攻,给汕头大学制造了很大压力。山东科大一度取得了两位数的优势。但是后来,汕头大学借主场之利,兵来将挡,见招拆招,后发制人。汕头大学甚至对山东科大强力中锋充分利用“砍鲨战术”,比分慢慢迫近。
到第四节打了一半时,汕头大学反超了比分。比赛陷入僵持,比分交替领先。
终场前25秒,汕头大学82:81领先山东科大1分,且掌握球权。汕头大学发球后,山东科大全场紧逼,但是没能造成汕头大学的失误,反而被汕头大学的队长徐兆略压时间,跳投出手,投中2分。
时间仅剩下2秒。山东科大暂停。教练给这场三分手感滚烫的陈志远布置了一个战术。这一刻,陈志远多么希望朱芳雨、王仕鹏附体。
暂停回来,陈志远借内线掩护,跑到三分线外,接队友传球,就快速出手。球打到篮板后碰到篮筐,再反弹到篮板,又在篮筐上转了几圈最后掉了出来。
时间到,比分定格在81:84,山东科大3分之差落败。陈志远本场比赛三分5投4中,但最关键的一个没进。
两队各赢一场,且总分差才4分。所以需要罚球决胜负。
罚球决胜开始后,两队10人各自罚中7球。于是,比赛进入了更加刺激的“金球决胜”。尽管球馆嘈杂,双方却不动如山,接连命中。一直罚到了第18轮,汕头大学潘剑锋将球罚丢,而山东科大张岩顶住压力,稳稳罚中,一击制胜。
陈志远不是第一个罚球的,也不是最后的功臣。他默默地参与了两次罚球。他屏蔽掉喧杂的干扰,也排除掉心里的杂念,眼中只有篮筐,深吸一口气,拍五下球,拿球稍停顿,出手,空心入网。他这几年苦练投篮,罚球十拿九稳,三分手感也很出色。
山东科大的队员欢呼着,拥抱在一起,主队球迷脸上的表情从愕然转为失落,18人次的罚球决胜创造了CUBA的历史记录,也让全场观众看得惊心动魄。山大科大通过这创纪录的金球击败了汕头大学,晋级总决赛。
山东科大的总决赛对手是华侨大学,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已经升任山东科大男篮助理教练的丁岩峰给队员们讲起了当时的情景:“2002年,第四届CUBA,那是我们第一次打进总决赛。我们在主场赢了4分,但在客场输了11分。那时还不是罚球决胜负,而是打五分钟加时赛。华侨大学因为常规时间拼得太凶,导致他们加时赛体力明显不支,两名主力被罚下。最后我们加时赛15比9获胜,队史第一次夺得总冠军。”
丁岩峰在加时赛中投中两记三分球,扮演了“关键先生”的角色。接下来的第五届CUBA,山东科大和华侨大学再一次在半决赛中相遇。这次的“关键先生”是华侨大学的小前锋陈荣仁,他在比赛最后关头制造犯规后两罚全中,将比赛拖入加时。加时赛,陈荣仁持续发挥出色,率领华侨大学击败山东科大,杀入了总决赛。华侨大学最终获得了最后的冠军。
2007年6月27日,第九届CUBA男子总决赛第一回合的比赛在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