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拜金时代 > 第9章 黑吃黑

第9章 黑吃黑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九十年代的火车站简直是兵荒马乱,其混乱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而上火车就像这场局部战争中的重头戏一一惨烈的攻坚战!

程俊康站在人山人海中,土里土气,扛着个大蛇皮口袋,被挤得东倒西歪。

他的耳畔还回荡着妹妹程俊娣的话:

“哥哥,我也不想在农村呆,天天修理地球,上家里墩大学,好烦人呀,下次,我去找你。”

程富贵喝斥道:

“废话,你一个女娃家家,才17岁岀头,乱跑啥,外面乱的很,好多人贩子的。咱们村的杏花、小芳,多俊的姑娘呀,都被卖到山东、河南去了,你可要小心点。老话说的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就老老实实呆在家,你妈已托人给你说了一个好婆家,好的很。”

程俊娣上到初一,家庭贫困,又是女娃子,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早晚是赔钱货,就被迫辍学了。

她噘着嘴说:

“讨厌,我才不急着嫁人呢。哥,大哥,你安顿好了,写封信,我好去找你。”

“不准!看谁敢,我打断他的腿。康娃子,快去,晚了错脱了火车,就糟了。阿娣,快回去烧火做饭,一会儿,程俊熙和你妈就走亲戚回来了。”

程富贵上了个小学二年级,些许认的几个字,他给儿女们,竟选了一个牛皮哄哄的皇帝做为名字:康熙(大)娣(帝),程富贵真是想富贵荣华呀,都急吼吼地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了。

王三娃比程俊康大三岁,住汉山对面的象牙山,年前刚娶了个新媳妇,叫刘巧慧,是龙泉镇公认的一镇之花,外号“杨贵妃”,二人都里里外外新衣新裤,喜气洋洋,也岀去打工。

何建国扛着五屉蒸笼,在人流中更是行走艰难,他媳妇许桂花也不轻松,背着提着大包小包,包里都是干辣椒、花椒、草果、大香等老家买的面皮调料。这些调料外地也有,但走之前许桂花说:

“本地的味儿正宗,正宗的锦江面皮才好卖钱呢。”

又说:

“小鱼儿,你只管好好上学,爸爸妈妈去深港市卖面皮子,也是为了这个家,你可要争气。”

这才正月初三,但为了生计,许多农民工、小生意人都得辞别亲人,以求占个先机,背井离乡去挣命,这些何有鱼都习惯了,他哽咽着说:

“嗯……”

只一个字。

许桂花擦擦眼睛,转过身,跟着丈夫,消失在山路上……

面皮历史久远,传说源于秦始皇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有一年,陕西省户县秦镇一带大旱,稻谷枯萎,百姓无法向朝廷纳贡大米,面临杀头危险,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有个叫李十二的农民,灵机一动,把大米碾成米粉,兑上清凌凌的山泉,搭上蒸笼,蒸出白亮细软的面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得酸辣爽,连吃两碗,大喜,诏命秦镇每年制作面皮上贡,形成了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秦镇面皮。

中国面皮按地域又分为秦镇面皮、汉中面皮、歧山擀面皮,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热米皮、黑米面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尤以陕西省汉中市的南郑、城固面皮最为有名,南郑区新集镇被誉为“面皮之乡”,勤劳的新集人大多选择外岀卖面皮,小面皮,大产业,有很多人发家致富了。

锦江市是鱼米之乡,也是全国有名的面皮之乡,这里十年后盖起的一座座楼房,都是一张张热气腾腾的面皮蒸岀来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道岀了锦江面皮人的辛酸泪:

《跟爷爷睡》

五月一日,妻子从昆明回锦江乡下看望六岁的儿子,独留老公在春城守着面皮摊。

晚上,年纪轻轻、外出闯荡多年的妈妈,终于可以和儿子睡在一起了,可儿子又哭又闹,就是不睡,他对妈妈说:

“我要爷爷,我要爷爷,叫爷爷跟我们一起睡,叫爷爷跟我们一起睡……”

奶奶离开人世以后,儿子一直由爷爷独自带大,妈妈实在不知道咋回答娃,忍着泪哄娃说:

“好好好,你先睡,爷爷马上来,来来来,宝宝乖,宝宝乖……”

第二天,妈妈一咬牙,给儿子买了好多好多玩具,变形金刚、迪伽奥特曼、赛文奥特曼、泰罗奥特曼、奥特曼变身器。

儿子快乐地吼着:

“奥特曼变身……”

挤火车实在是太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