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信,男,满族,1984年3月生,辽宁省开原人,2002年12月入伍,2006年9月入党,大专学历,荣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7月29日 7点45分,在吉林永吉县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中,冲锋舟熄火失控碰撞侧翻,落水牺牲,时年26岁。
李守信,辽宁省开原人,满族,1984年3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6年9月入党,大专学历,荣立三等功一次。在沈阳军区坦克乘员基地培训期间以全优成绩毕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兵,荣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7月,部队接到抗洪抢险任务后,考虑到他患有胃病,连队安排他在家留守,但他三番五次向营连申请参加抗洪,最后如愿抗洪前线。在饮马河固堤任务中,他主动请缨加入连队党员突击队,始终冲在最前沿。在完成永吉县卢家屯饮马河段固堤任务后,随部队转战一拉溪碾子沟水库执行疏散救援任务。7月29日7时许,部队奉命赴一拉溪镇新兴六队东侧洪区渡河救援被困群众。 7点45分,在吉林永吉县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中,冲锋舟熄火失控碰撞侧翻,落水牺牲,时年26岁。 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党委追认李守信为烈士,并追记一等功。
平淡青春
1984年3月,李守信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市二道沟村。18岁那年,他走进了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座军营。
在此之前,李守信的生活很平淡。与同龄人相比,他身材略显瘦弱,貌不惊人,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中游。
他的父亲是民办教师,每月收入仅仅几百元。母亲务农,家里还有一个姐姐。16岁时,父亲因癌症病逝,留下很多债务。那段日子,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做三件事:上学、务农、做家务。
入伍后,李守信每个月都将大部分的津贴邮回家。他不抽烟、不喝酒,唯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业余时间和战友们打扑克牌,谁输了,就罚做俯卧撑。走上连队技师的岗位后,他全部的日子,几乎都在连队和车场度过。
26岁的李守信曾有过一段不成功的爱情。
2008年,经战友的介绍,他与一位上大学的女孩开始了恋爱。女孩被他的纯朴、诚恳打动,尽管没有机会过多的见面,长长的电话还是连起了恋爱的浪漫,俩人很快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然而,出于种种现实的考虑,姑娘的父母没有同意这门婚事。
俗话说,“人生最美是青春”,而李守信的青春岁月里,却没有过多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畅游网络的惬意精彩,也没有在KTV展示过歌喉。 军旅的岁月,虽简单平淡,但在国防线上留下了永恒的足迹。[1]
低调老兵
李守信,站在人堆里往往会被忽略。入伍8年,战友们很少听见他高谈阔论,也很少看见他神采飞扬。
如果不看他扛着的军衔,没有人会知道他是一名老兵。
从列兵到中士,从装备技术的门外汉到装备管理的“主心骨”,他身上没有过多的变化,没和一个战友红过脸,没有一次训练溜过边,没有一回公差偷过懒。
李守信
忙碌的新兵们常托他在往返车场的路上,捎回生活用品,以至于每天收集“购物清单”成了李守信的习惯。
如果不看他摞起来足有半尺高的荣誉证书,也没有人会想到,他是个身怀绝技的高手。
当兵第3年,李守信成了全团最年轻的技师。此后,连队装备就和他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一样,没有一点污垢。
他还有个工作笔记本,详细记录着每台装备使用的时间、出过的故障,密密麻麻记了几万字。
在驾驶员们眼中,李守信还有些絮叨,往往一个问题强调N遍,发现谁有不足,准粘上去指导。2009年,某集团军组织抽考,李守信带出的驾驶员成绩全优。
如果说,李守信也有高调的时候,那就是在比武场、训练场上。
“趴窝”的装备前,李守信总是眼神崭亮,如同一个用兵如神的将军,件件工具在他的巧妙调度下,次次都能攻克“顽敌”。
“勇士-2007”演习中,他出色完成伴随保障、战场抢修等急难险重任务,火线荣立了三等功。[1]
英雄传人
如果没有那场突来的洪水,没有那悲壮的瞬间,没有人会把李守信和英雄联系在一起。
追悼会
在战士们的眼中,危难关头、险阻之前,迎难而上,是职责所系的平常事。他们坚信,这位老兵的挺身而出,必然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