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卫子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李夫人,在金榜题名揭晓之时,也将目光投向高处。只见她一双凤眼中透着嫉妒与轻蔑,红唇轻启,竟向众人唾弃道:“西施此举实在可笑,分明是个没主意的呆子。”
这时,一道凛冽的女声响起:“无端诋毁贤良女子,李夫人何出此言?”众人望去,竟是卫子夫。只见她容颜冷若冰霜,语带怒气,身着朝服而来。
“皇后娘娘!”李夫人惊得面色苍白。卫子夫冷眼讥笑:“我与西施举止不同,但无碍我们都是这华夏女子。李夫人不能容人,反映出你的胸襟之狭小。”
在场众人无不感叹卫皇后的气度雍容,李夫人之小心眼昭然若揭。
华夏女子,爱国爱民,方显高洁品格。
平庸者止步于春秋,局限于一隅;而卫子夫开风气之先,以国家大义为念。
李夫人举止轻佻,唯恐天下不乱,将自己的姿色聪慧悉数用于讨好汉武帝,博君一笑。
她整日浓妆艳抹,言笑晏晏,目中无人,只求宠幸。
这日朝堂之上,李夫人又展现出惯常的媚态,妖娆多姿地向武帝讨宠。众臣侧目,有愤慨,亦有暗喜,唯独卫子夫神色如常。她不为李夫人的花枝招展所动,端坐其位,眼中透着坚定。
李夫人得以接近汉武帝,实因其兄李延年。
李延年本是京城一个普通书生,一次百姓起义中被冤枉牵连,不得已进入宫中做了一名太监。
谁知汉武帝有一天无意中听见李延年独自吟诵,歌声悠扬动听,竟能令人心境开朗。
一日,李延年如常献艺于宫廷。他轻抚琴弦,缓缓吟唱起那段蕴藉深意的歌词:"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武帝闻歌沉思,心中泛起一丝惆怅。他眉头紧蹙,似乎想起了昔日的情人。
这时,平阳公主殷勤奉上茶点,柔声劝慰道:"弟弟勿忧,皇后年老色衰,宫中确实缺少佳丽。我愿效犬马之劳,为弟弟物色新妃。"
汉武帝闻言点点头,公主遂暗中使眼色于李延年。李延年领会,清唱道:"颜容千娇百媚,举国难得此艳彩。鲜有既得又知足,值此美人莫离怀。"
这首动听的歌曲,原来出自平阳公主之手,并非李延年的即兴创作。它是公主联合李延年、李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目的就是让汉武帝倾心新妃,替代年老色衰的卫子夫。
那日,李延年在殿中弹琴歌唱,歌声悠扬动听,恰如春风化雨,柔情蜜意。
汉武帝听后陶醉,心为之动,频频赞叹此曲绝妙。
平阳公主趁机推荐李夫人入宫,言她国色天香,美貌无双。
汉武帝一见倾心,果然立李夫人为昭仪。卫子夫顿失恩宠,从此幽居深宫,生命如残烛般渐渐消逝。李夫人得志后洋洋得意,倍感身份尊荣。
然而花无百日红,李夫人终究比不过卫子夫得君心惜民的胸怀品格。她虽一时得宠,终难留在汉武帝心中。
历史不会记住权谋得来的榮華,而是纪念那些忧国忧民、大公无私的女性。
然李夫人志趣狭隘,未觉权谋难成大业。她只知倾国倾城,投机取宠,将迷惑君王视为女子的至高荣耀。
李夫人在评论区跟西施拌起嘴来。她禁不住嘲弄道:“我倒要瞧瞧,你有何能耐主动去扮红颜祸水,不怕断送姿色吗?”
西施闻言,淡然一笑:“陛下爱民如子,我便献出微薄之力,以求海内太平。李夫人但知倾国倾城,终难体悟治世平乱的大义。”
李夫人不屑地撇撇嘴:“我只知我的容貌赢得陛下欢心,功劳比你大多了。倒是你,自讨苦吃有何意义?”
西施无奈摇头,她知李夫人永远无法理解。华夏女性的气节不在姿色,而在于敢做敢为,舍小家为大家。
李夫人那样的女子,正是阻碍女性家国情怀的最大绊脚石。
她们目光短浅,只知一味讨好钟情,从不思考如何助夫君治世平乱。为达私利,不惜设计算计,置国家社稷于不顾。
这样的女子,恰如菟丝之花,虽妖娆绚烂,终致荼毒后人。即使一时扬眉吐气,终难传颂千古。
真正的女性力量,不在花枝招展,而在内涵品格。以仁爱之心,感化君王和睦民心;以贤慧之智,助夫君排忧解难。
华夏女性要扬眉吐气,就该砥砺气节,练就沉稳内敛之姿;就该积德行善,拓展家国情怀之境。
唯有这样,方能成就千古佳话,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