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这些美人的姿容美仪,可谓天上才有,凡间实乏其匹。
人们如获至宝,原来历史上不只有英雄皇帝,还有这些与国运和平历史紧密相连的绝色佳人。她们虽未执政天下,却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改变了历史,谱写传奇。
于是,民众纷纷传颂她们的故事,将她们的图像印在自己喜爱的物品上。这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历史和文化认同的再现,让故事得以流传,也让自己生活在这份历史文化之中。
从今往后,美人不仅仅属于史书,而是属于人民,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记忆。
一时间,四大美人的形象无处不在,遍布大街小巷。
各色商铺争相推出四大美人系列商品,从茶饮到美容,应有尽有。货栈里摆满了印有四美人画像的茶叶罐,茶汤浓郁,卷起袅袅清香。化妆品店里,琳琅满目的胭脂水粉上,赫然画有四美人的容颜。
就连小吃店,也推出了以四美人命名的新品,如貂蝉份蜜汁小龙虾,王昭君冰糖奶盖,引得食客们排队争购。路边的饰品商贩,也摆满了四美人珠宝、挂饰、钱包等细软商品。
一时间,大街小巷处处弥漫着四美人的气息。她们的美貌与传奇,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风尚标志和消费热点。这不仅满足了大众对美的无尽追求,也让历史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延续传承。四大美人热成为连接古今的一道光芒,让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沐浴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之中。
唐朝的一个阳春三月,一位书生手捧《毛诗正义》,在庭院中沉思。
他刚看过金榜上的内容,言词倜傥,观点开明,让人眼界大开。与他手中这《毛诗正义》所述女子只宜束带织布大相径庭。
他在视频下留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难道我记错了?”
这番言论一出,炸开了锅。
“无知书生,何以解女子心!”
“猪狗不如,口无遮拦!”
“还我公道,还我清白!”
“蔑视女性地位者,就是全民公敌!”
战国时代,血雨腥风,烽火四起。许穆夫人手握笔,目光凝视金榜,笔锋挥洒,写就一首《载驰》。
这首诗没有豪言壮语,也无悲壮慷慨。它只是一位外嫁女子对故乡卫国的眷念与牵挂。
诗中,许穆夫人想起少女时光,携父母手,垂钓安乐地。想起和兄长嬉戏打闹,无忧无虑。一滴泪珠坠落,她握紧了手中的笔杆。
多少次在深宫寂寞时,她盼望着能够回到卫国父母身边。现在卫国危在旦夕,她决不能袖手旁观。
即便她一介弱女子,能为卫国做的寥寥无几,她也要奋力一搏。哪怕这意味着飞蛾扑火,壮士断腕,她也在所不惜。
因为那里有她的家,有她此生最爱的人。这份乡土情怀,比起一腔热血,更触动人心。
许穆夫人以清丽之笔,写就不朽之作。她向世人昭示,女子亦可报国捍卫家乡,以温润柔韧感天动地。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这对于许穆夫人来说,是多么大的遗憾。
她还记得自己幼时在卫国,与父王嬉戏,挽着母后采莲。和兄长一同练兵弈棋,天伦之乐的点点滴滴。
现在她远嫁他国,家国危难当前,却无能为力。即使此生不能再见父母兄弟,她也会永远牵挂,永远愿为家国付出一切。
这就是华夏古代妇女的家国情怀。面对磨难,她们披荆斩棘,誓死捍卫。面对离别,她们悲喜交集,不改初衷。
貂蝉留言中写到:妇德体国,报国恩重于泰山。许穆夫人紧跟其后,表达了认同之情。
两位古今英勇烈女,跨时空交流。她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家国情怀。这份乡土归属感,承载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脉络。亘古不变的大义,将女子的柔肠与爱国之心联结在一起。
西汉的王昭君,唐朝的文成公主,两位跨越时空的女杰。她们注视着金榜上的言辞,心中涌起同一个声音。
那就是女子对家国的热爱与忠诚。这份情感,源自她们骨子里的温柔,也化为她们坚定不移的力量。
王昭君不畏艰辛到敌国嫁汉,将汉文化传播到北方荒蛮之地。文成公主云游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的文明通道。
她们都不要命地报效家国。正是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推动了历史巨轮的前进。
面对“妇德体国,报国恩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