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家,母亲和王婶照样在收毛栗子,孩子们也在帮忙往屋里搬。拿着铜板把记得账都给结清,留下铜板给妈妈,以后只要收到毛栗子,就当场结清。把王婶的工钱给了她,流年看家里还没吃午饭,就准备洗手做饭了。
楚翠先用陶罐焖了些米饭,好久没吃了,多做了一点儿。流年做了个红烧排骨,清炒菠菜。虽然只做了两个菜,但是分量很足,流年本想留王婶吃饭,王婶一看饭菜如此丰盛,竟然还有白米饭,说什么也不肯留下。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
刚吃过午饭,收拾妥当,流青和流振就回来了。两人喜气洋洋地,流青掏出怀里的房契和户籍,交给流年放空间里,没有比空间更安全的地方了。这个时候的户籍比较简单,上面只登记了姓名和年龄还有现在的居住地。
流年把今天在酒楼里发生的事情,给大家说了一遍,“以后我们就不用摆摊卖毛栗子了,只管送货,每天就有固定的收入。不过为了有光明正大的来源,我们最好赶紧买些田地,种些菜,再挖个池塘养鱼。”
“是呀!”等有了钱,给孩子们送到学堂,这学还是得继续上,不能整天待在家里。
“那好,暂时每天我和流振去送货,出了村再把鱼和菜拿出来,别让村民再撞见了。”
“爸,你会做石磨吗?今天早上我去同福酒楼,发现这个朝代是没有豆腐的,如果我们家做这个豆腐来卖,那么这将是独一份的。”流年拉着爸爸问。
“我知道怎么做,只不过现在没有工具,如果村里有石匠,那还能做得快点,我去问问王里正去。”流青说着就准备去找里正。
“爸,你等等,我们还需要几个把豆腐压成型的木匣子。还有1个过滤豆渣的木架,这些今天能做出来吗?”“这个匣子不难,我先去找找村里的石匠,把石磨做出来。”
“流振,我们俩去镇里吧,棉布,水缸,大木盆,大铁锅,这些都是必需的。”
“妈,你和楚翠在家看孩子吧,如果有人来送毛栗子,咱还继续收。”
“天不早了,咱们走吧,推上板车。”流镇推着板车,两人去了镇上。
镇东街有个成衣店, 店铺门口的木质招牌上,金色的“紫霞阁”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上面还挂着绸缎花作为装饰。客人们络绎不绝地进出店铺,有的在货架前仔细挑选布匹,详细地询问布的优缺点和价格;有的去二楼试穿成衣;每位顾客店小二都热情地招待着。女掌柜坐在柜台后面,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为顾客结账。
流年一进店,店员就过来热情打招呼:“小嫂子,需要点什么?”每次听到这个称呼,流年就无力呀!今年38了,在现代都是叫姐,这个时代这个年龄,当奶奶都行了。
“有白棉布吗?”“有的,请随我来,白棉布有粗有细,请问要哪一种呢?”“细棉布吧,一匹布多少钱呢?”“这一匹细棉布,柔软舒适,最适合做里衣了,是1两银子。”
“好,要一匹吧,剪刀和白线有吗?”“您买了1匹布,剪刀和白线给您算便宜点,剪刀卖110文,给您100文,白线20文。小嫂子,还需要点什么?”“这些就够了,结账吧!”“好嘞,我给您包好!这边请。”流年结了账。
两人又去杂货店买了个大水缸,大木盆,还去对面买了个最大号的铁锅,还有农具放进了空间,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