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三人在山上倒是不无聊,嘴上说着话手也没闲着,周老头一手拽着,另一只手拿着镰刀快速划过草根。武河和周欣欣在后面把割的猪草抱进筐里,三人不到半个时辰就把带来的筐装满了。
周老头领着两人回家,把猪草都倒在后院棚子里,再一次上了山,这次倒是没有再领着周欣欣。一上午的时间,棚里堆了大半,把周老爷子累的够呛,至于小武河早就瘫在椅子上了。
周欣欣赶紧端了自己早就晾好的糖水,还在里面撒了一丢丢的盐。小武河这会是渴的不行,一口气喝了两碗,周老头坐在椅子上,喘了几口气才慢慢端起来糖水喝了。
也是最近周老头感觉自己的身体好了不少,要是搁在没调养之前,哪敢拼命那么干。面对景婆子的唠叨,周老头也不还嘴,就静静的听着,这是媳妇儿心疼自己呢。
中午景婆子在厨房做饭,赵氏在一旁打着下手,对于二儿媳妇儿的做饭厨艺,景婆子实在是不敢恭维,不管什么饭菜在赵氏手里做出来都是一个味道。最近享受着李氏的好手艺,突然让人又恢复到以前,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了不委屈自己的胃,最近这段时间李氏要是中午不回来,厨房就是景婆子掌勺。景婆子做的饭和李氏比起来自然是差了不少,厨艺和村里的小老太一样,就是普通的农家菜,但小老太太做饭舍得放油,做出来的饭也挺香。起码周欣欣和武河很捧场,每次饭菜端上桌,动筷子的时候,周欣欣和武河都抢着夹菜吃。
秋收的事情,周老二也找好了人,和村里几人说好了,后天一早吃了早饭直接在周家地里集合。找的几个人都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周家要雇人的事情在村里一说,不少人找到了周老二这里。反正周家只需要一天时间,自家的地晚一天收也没有啥,这干一天就给十五文,不比在镇子上干苦力挣得多。
下午周老大两口回来的时候,脸色非常的差,两人回来没说一句话。周欣欣在院子里看着大伯和大伯娘的脸色,心里一个咯噔,不会是摊子有什么问题吧?这做富婆的理想,刚迈出了第一步, 可千万不要出什么岔子。
周老二上一步,帮着大哥和大嫂把牛车上的东西搬下来,刚一上手就感觉拿在手里的卤肉罐子重量不对,这这比平常可重了不少。打开罐子一看,里边的卤肉剩了一大半。 看着大哥难看的脸色,难道是今个的生意不好?
李氏进了门就去找屋内景婆子去了,要找娘给拿主意,等所有人都进了屋,大家坐在一起,这才了解为什么两人回来脸色那么不好。原来是今天镇子上也出现了一家卖卤肉的,就是之前卖烧饼那家,他家卖的是烧饼里面加卤肉,还偏偏比自家卖的卤肉便宜一文钱。
那家卖烧饼的经常在摊上买卤肉,李氏还以为这家人爱吃自家做的卤味,每次来都多给一块。没想到是打的这个主意。
周老大还去买了一个烧饼回来尝了尝,味道确实和自家的卤味差不多,虽然没有李氏做的好吃,不仔细品味道也相差不大,价格也比自家便宜。
周欣欣没有想到,那么快就有人摸索出卤肉的做法,这个方子里还有几味中药做调料,没想到古代也有人知道这个。当初拿出来这个方子时也没想着长久做,只是想改善家里的伙食。
周老大说完这个事儿,还从篮子里拿出来两个烧饼让大家都尝了尝,周欣欣尝了几口,的确没有大伯母做的好吃。卤肉吃在嘴里明显和自家做的有差异,周欣欣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想来那几味调料并没有人发现,卖烧饼的那户人家应该是用其他调料代替了那几味药材。
房间内众人听完了老大的描述,心里也十分的生气。但这个事情又没办法避免,你总不能拦着人家不让人家做生意吧?毕竟人家也没碍着你什么事儿,也没有哪条律法规定不能卖相同的食物。
“人家卖你就让他卖,仿的就是仿的,总有一些人能吃出来差别,你们俩在镇上卖了那么长时间,总有一些老顾客愿意买咱家卤味。那些流失的顾客没了就没了,以后再去镇上去少做点就行。也省的你们两口子那么累,只要钱家的单子没丢不愁挣不着钱,那才是大头。”景婆子点了点李氏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