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二下午出去一趟,回来带了两条鲤鱼。他打算给爹娘补补,之前没觉得,这两次县城路上奔波,他感觉自己的爹娘这些年真的很不容易。养儿防老养儿防老,他大哥那个憨憨不提也罢,以后还得指望他。
晚上猪油炸的小鱼,豆腐鱼汤。红烧的鲤鱼,主食小米粥,白面馒头。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了晚饭。周老头在饭桌上说了几句,赚了钱,明年好去送武河读书,这里边还有周欣欣的事情,周老头准备送周欣欣去镇上学刺绣。周欣欣对此强烈反对,周老头周皱皱眉没再说话,反正欣儿还小,晚两年学也没什么。
二房屋内,赵氏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今天饭桌上提议让欣儿去学刺绣,她是心动的。她从小就喜欢刺绣,要不是娘走得早,她也不至于早早嫁人。可惜绣房只收孩子,她这又嫁了人,想再学习怕是难上登天。
周老二倒是能猜出自己媳妇儿的几分心思,只是俩孩子都有啦,自己和赵氏也不好向爹娘提,儿媳妇不归家去学刺绣像什么话。拍了拍自家媳妇儿,对于闺女学刺绣倒是没有再提。
第二天一早,周老大两口又忙着去了镇上,这次去镇上,周老大还带了餐车,他想早点用上,明年孩子上学他的压力可不小,就这样儿媳妇还想再要个孩子,被他直接拒绝了。家里哪有时间带孩子,每天出来挣钱,手握银子它不好吗?
正房内,周欣欣正在和老两口讲道理,她根本就不想去学刺绣,昨天爷爷的提议可吓到她了,一晚上我梦见一根成精的铁针追着她跑。
“爷,奶,我能不学刺绣吗?欣欣不想学这个,欣欣想学做生意,以后有了钱,欣欣可以掏钱给自己做衣服。只要咱们家能赚更多的银子,以后可以雇人来给咱家干活。”周欣欣摇着景婆子的胳膊撒娇。
这一次周家老两口没有惯着周欣欣,景婆子把周欣欣抱在自己的怀里,让孙女看着自己,认真的和周欣欣讲道理。景婆子虽不是什么大家小姐,但也见识了不少事情。虽说现在的皇帝和皇后对女子的管束并没有前朝那么严格,但世家和一些大族的女子从小就会学习琴棋书画,四书五经。
周家是农户出身也不讲究什么琴棋书画,但对家里的女娃还是有一些要求的。那就是在及笄礼之前一定要有一门手艺,可以是厨艺也可以是刺绣。而且周家的孩子都要识字,不求会一些大道理,但起码不做睁眼瞎。
周欣欣倒是能理解老两口的良苦用心,但她刺绣真的没有一点想法,而且她还有好多赚钱的方子没有拿出来啊。她大哥吴海已经十二了,在私塾读书也有好几年了。再过两三年就可以开始考秀才了。她不清楚这个朝代有功名在身的人能不能经商,在她的认知里,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要在大哥武海考功名之前攒够家底。
她现在的身板太小了,会影响她的发挥,现在只能引导家里去做一些赚钱的小生意,事情只能一步步来。他打算明年带着家里去镇上生活,明年武河读书也方便一些,这一个月的生活,她也习惯了每天都有武河在身边围着自己转悠。她内心也不想和自己的小伙伴分开。
周欣欣的这些想法都没有和家里人说,她想尽自己的努力让家里过的更好,毕竟她也是周家的一份子,古代这个以家为单位的集体里,周家和她息息相关。
景婆子讲了半天,看自己孙女的眼光越来越呆滞,也停了继续讲下去的念头,算了算了她念叨这些干什么,左右欣儿还小,等大一些,这些道理慢慢就懂了。既然欣儿不想去,那就晚两年再说吧。
放下人,让早就在门口等着的小孙子,拎着人出去玩了。“这小子和欣儿感情倒是好,你瞧瞧,这是生怕咱家教训欣儿呢。”景婆子摇头。周老头坐在另一边,慢悠悠喝着茶。“这小子还算聪明,咱们家就欣欣一个女娃,这几个小子要是敢对欣儿不好看,我不打断他们的腿。”
“你这老头子说什么胡话,这几个皮小子哪个不是把欣儿捧在手心里?以后用不着咱们操心。”说完拿着想针线篓子去了赵氏房里,唉,衣服真难做,周老头的两身衣服景婆子磨磨唧唧好几天还没有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