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李学文总说他读书累,费脑细胞,要多补补。
肉汤分给其他孩子一些。
老三一般是抢不过别人的,就只能喝粥了。
等到老大再大一些的时候,就去当兵了。
每个月会往家里寄津贴,也都是一半左右。
靠着这些钱,家里也渐渐好了许多。
再然后,选取村长的时候,由于老大在部队里的表现良好。
丈夫成了村长。
原主成了别人争相羡慕的对象。
二儿子也是没放下学习,成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没过几年,李学武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发展。
同时也是看不上原主介绍的女孩,就和部队一个首长家的千金好上了。
李学文呢,大学毕业以后,村里的女孩也一个看不上,发誓要和他大哥一样,留在城里。
也和城里的女孩好了。
老三也是到了年龄要结婚,从小学习不好,就是个能干活的。
经村里人介绍,认识了三儿媳妇。要了不少彩礼。
房子也没有重新起,就一起住。
原主的丈夫在老二结婚不久就出意外走了。
那时候就交代下来,让老三养老。
丈夫也知道,老大老二都闯出去了,
娶得媳妇都比自己家的门第高,指望不上。
主要是怕原主看儿媳妇脸色,受欺负。
就告诉老三,家里的这个房子归他,只要他给刘梅养老就行。
老四娶媳妇的时候,也是同村的,结婚后,直接给他们起了个房子,分了出去。
女儿呢,嫁给了邻村的小伙。
儿女成家立业以后,原主以为幸福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
毕竟都分家了,原主和三儿子在一起。
一开始还好,老大和老二时不时的寄来一些生活费。
都在原主的自己手里放的。
高兴了就给老三家的孩子买点吃的,老三那看母亲兜里有钱,也是捧着。
李学宾就怕把母亲兜里的钱,回到老四和姐姐手里。
和他过,钱就应该都归他。
心里总是惦记着,
大哥呢,当兵这么多年,津贴都会邮回家里,母亲兜里肯定有不少钱。
而二哥工作以后呢,每个月也是给母亲钱的,这一加起来也有不少了。
毕竟进门的二嫂,也是有工作的,二哥的工资几乎一半都邮回家里,人家女方也不说什么。
同时又怕母亲,总去老四那儿帮忙什么的。
钱落到老四的手里,他就悄悄示意自己的老婆。
有时间呢,多给妈安排点活。
原主就自己一个人了,老伴也不在,感觉有点寄人篱下。
也开始做一些家务了,从不熟悉磕磕绊绊,到熟练。
也不好意思吃白饭,总觉得自己不干的话,那么老三的眼神就冷冷的瞅着原主。
哪怕多吃一口饭,也是感觉不舒服的样子,毕竟和老三一起住以后,家里的管家权就交给了三儿媳妇。
李学宾两口子对母亲的不满也是越来越大了,隔阂也正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