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以高太后配享皇地祇,如此阴阳、天地、男女各得其所,获得了后世儒生的好评。
对了,这里的高太后不是吕后,而是薄太后。刘秀以吕后残害三王,专封吕氏家族的人为诸侯王为由,说吕后不配在太庙和高皇帝一起享受祭祀,把吕后迁出太庙,把薄太后迁了进去,并把薄太后上尊号为高太后。
女皇提出既然是太后配享皇地祇,那祭地礼应该由后妃来主持,让公卿主持祭祀皇帝的母亲和祖母像什么话。
说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所以在李治的同意下,女皇参与了这次的封禅,并且大出风头。】
汉惠帝时期
吕雉周身的气压一下子降低了,她一掌重重打在了桌案上,“好一个刘秀,好一个汉光武帝。”
后世那么多皇帝都没敢动她的牌位,一个东汉的皇帝,还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刘邦的子孙呢,也配?
吕雉脸色极为难看,冷冷地问左右随侍的宫人,“陛下呢?”
“禀太后,陛下今晚歇在刘美人处。”
吕雉一听,脸色更难看了。
她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不生气不生气,刘盈是支棱不起来了,就让他多生几个孩子。
反正他现在除了这点,也没其他用处。
【我们继续看书里的内容,锦瑟是在武则天以皇后身份摄政失败的情况下穿过来的。这时的武后并没有气馁,她以爱书为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修书。
修书只是借口,她真正的意图是让这批文人学士参与到朝政之中,为她出谋划策,分割宰相的权力,当时的人称这批学士为“北门学士”。
额,参考的二凤的秦王府十八学士。
不得不说,二凤的成功影响了整个唐朝宗室(狗头)。
锦瑟就是在武后召集文人学士修书之时出现在武后面前的,嗑CP暗戳戳嗑有什么意思呢,当然是找更多的素材,为爱发电制作同人周边,让更多的人一起嗑才有意思。
武则天是一个很爱才的人,而且并不看重出身,从她重用掖廷出身的上官婉儿就能看出。
锦瑟觉得自己虽然和婉儿没得比,但是工作经验杠杠的,而且相对唐朝人来说,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怎么着都能在女皇面前露脸。】
武周时期
武则天似是没看到上官婉儿苍白的脸一般,若无其事地笑道:“婉儿,看来天幕对你颇为赞赏。”
上官婉儿见状心领神会,忙道:“天幕过誉,婉儿有今日全靠陛下赏识。”
武则天笑了笑,兴趣盎然地望着天幕,“朕倒是好奇她会如何在朕的面前露脸。”
唐太宗时期
成功影响整个唐朝宗室的李世民:“……”并不想要这种影响。
【果不其然,锦瑟的一篇《如何利用舆论》引起了武后的注意。
概括一下就是先立一个好人设,然后做一些好事拉拢民心,人设和民心都有了之后,就可以适当利用舆论达成自己的目的。
武后召见了锦瑟,问她身在后宫,如何拉拢民心,又如何利用舆论?
锦瑟说:天后不是在修书吗?可以制作一份平民也能看懂的报纸,三五日发行一次,上面印一些农桑常识,比如说蝗虫防御、选种护理等;医学常识,常见病如何治疗;还可以印一些写得好的诗作文章、一些娱乐新闻……
总之,百科知识皆可印。
报纸价格价格定得低廉些,最好人人都买得起,既可以开启民智,又能让百姓了解到掌权之人是谁,谁才是心怀百姓的人。
初时还看不出报纸的作用,但时间一长,百姓就会知道出现在报纸上的诗作文章一定很优秀,能上报纸表彰的一定是有才德之人,被报纸批评的一定是奸恶小人。
到时候,天后不就掌握了舆论吗?】
武周时期
武则天目光一亮,有些心动。
随即摇了摇头,这样的报纸造价可不便宜,怎么可能低廉到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地步?
而且识字的平民少,岂会花钱去看报纸。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瞪大眼睛:“这倒是个好办法,但这报纸未免也太贵了,还要三五日发行一次。”要是这样发行下去,没多久就能把国库掏空了。
民部尚书裴矩默默算了算,顿时羡慕道:“后世也太有钱了,这样的报纸居然还要让人人都能买得起。”
这和白送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