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妣辛妇好 > 第32章 黍稷

第32章 黍稷

秋风带来了一丝丝凉意,城外、村邑旁的农田中的黍陆续成熟,被许多小球状包裹成的长条穗头沉沉低垂,在凉风中摇荡,看着它慢慢从青绿到绿,再泛黄,最终金黄。像草籽般的稷黄得稍晚一点,黄绿相间的穗子如同一把把拂尘飘来荡去。

族人和奴隶们起伏在这金色海洋里,用石刀或石镰奋力收割着,有人从底部割下整颗稷,有人只把每株黍包含草籽的顶部拽下。注1

为充分发扬我辈无产阶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荣本色,我也抄起石镰装模做样的割。。。。。。靠!手和脸立马被草叶切开数道小口,又痒又痛,我忍,继续一边弯腰挥镰,一边怀念起劳保手套。

在我大约咬牙苦苦坚持5分钟后,我单手叉腰缓缓立起,看着歪歪斜斜不到二十来步的作业路径和周边装作努力干活啥也没看见的族人,苦笑一声,走人。

慢慢踱到田边,一群穿着麻衣的人正对着如小山般的稷堆手搓脚踩,然后将脱壳而出的泛黄稷米抓进陶罐。走到另一块田边时,好几人正在一手拿着木条,一手拿着黍杆使劲拍打,每一次击打,如葡萄般的小球脱壳撒撒落下,而黍壳上的绒毛随风而起漫天散去,搞得我鼻子痒痒,连打几个喷嚏后,在众人嘻嘻哈哈中落荒而逃。

蹭着装满粮食回城的牛车来到城门,喜和井正在手忙脚乱指挥着登记回城陶罐数量,子和雀也领着一群族旅乐呵呵的守在一边,每登记一车,便有一两名士兵跟车送往内城里的窖穴和钜桥(也就是地下仓库和地上仓库)。后面还要从这些仓库里分出给族人及送给商王的量,按子的说法,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估计得半个月。

说起上供,我觉得又有些烦躁起来,除开粮食这种干货,居然还要送土特产,据说这还是从成汤开始就立的潜规则,连特产品类都大致划分了,你看,东边过来的家人们请带兵器、甲胄及相关材料来,南边的朋友要搞点珠子、象牙、鸟毛、家禽啥的来哦,打西边来的兄弟不要忘了各种颜料、乌龟,当然乌龟不好带的话,龟甲也很好。北方的汉子们,马匹、玉石、弓箭多多来点。注2

按方位来看,我TM的在西方阵营里,而所需特产一个没有,子偷偷和我说,之前我和昭内部协商过了,就送点兵器就好。而今年一场大战,库存已一扫而空,估计还要去殷都再和昭沟通下。

而这个昭现在还在龙方前线,听说战事已基本结束,几方都打不动了,士兵们都急着回去收庄稼,按子的估计,差不多再过个三四天应该都要往回撤了。预计不到一周时间,昭应该有可能会路过我这里,到时候再灌他一顿,顺便让他签个免特产进贡许可可行?

。。。。。。

忙碌的秋收过去了,按参谋团的说法是比往年晚了三五日,期间昭匆匆的来,留了句上供时要我亲自带队去殷都后,又迷糊的走了,嗯,应该是躺回去了。

看着疲劳而又兴奋的诸位参谋满头是汗的统计着最终生产数据,我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想着去殷都的工作重点。

“好,大丰收!”喜兴高采烈的打断了我的思绪。

“哦?亩产有多少?”我随口问道。

“亩产近百石。”注3

让我换算下先啊,以前百度上看过,古时一亩大约是60平,现代是多少来着?600多平吧,嗯十分之一,百石是多少来着?一石120斤,百石就1.2万斤,也就6000公斤,袁爷爷当年的破纪录的双季稻亩产多少去了?1500公斤,卧槽,哪里搞错了?袁老爷子毕生心血居然没干过奴隶社会?

赶紧追问度量衡,我去,来这么久了,居然连基础测量标准都忽视了。

又是一阵折腾,这一亩约为百步,一步约为0.5米,所以这时的一亩才25平,我擦!分母更小了。

至于一石是多少呢?好吧,就是一陶罐,那一陶罐多少呢?我急匆匆的跑到隔壁仓库,拎着陶罐掂量的我陷入了沉思,这感觉和超市里拿了瓶矿泉水差不多啊,剔除掉陶罐自身的重量,这顶多也就1斤的样子。所以说1石才1斤,百石不过50公斤,按后世亩制计算,一亩不过1200公斤,考虑到当前奴隶社会状态,这确实相当不错了。

松了口气的我回到屋里,好奇的问:“那往年亩产多少?”

“哎,不过一半。”众人摇头。

“哦,那今年为何能如此?”我更好奇了。

众人叹气,雀在发愣:“全是妇妌的功劳啊。”

细细打听,才知妇妌上半年干了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