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蛋出息了!
不,他现在已经不叫李二蛋了,他有个新的名字,叫“李三清”。
虽然还是没摆脱二啊三啊的,但这是将军给他赐的名字,他就是觉得比之前的名字好听多了,带着股书卷气。
将军说,不要小看这个“三”,三生万物,这是个可生万物,造化非凡的三。
李三清不懂那么多,可他觉得将军说得对,将军可比他有文化多了,也比他爹娘有文化多了。
李三清本来只是个无名小卒,能认识将军,还被将军赐名,靠的就是他骨子里那股澎湃凛然的家国大义。
李二蛋家里很穷,爹娘也都没什么学识,可还是供着李二蛋读了几年书,爹娘虽然没啥大本事,却将李二蛋养的正直仁义。
李二蛋十五岁那年,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李二蛋从小便受父母熏陶,要爱国讲大义,于是李二蛋不等朝廷来征兵,就主动背着包裹投军去了。
爹娘虽然哭的稀里哗啦,却没有挽留李二蛋一句,就这样,李二蛋开始了自己的征战生涯。
李二蛋机灵能干,学什么东西都很快,为人也不斤斤计较,大方豪爽,同行的士兵们都很喜欢他,因着李二蛋年纪尚小,大家都叫他一声李家弟弟,都自觉的护着他让着他。
可李二蛋从不需要别人让着他,能吃苦,不惜命,在兵营摸爬滚打短短几年,就学了一身扎实武艺,本来瘦削弱小的身子也练的壮实的像头牛。
很多人都发现了,每每战场冲锋,总有个小兵勇猛非凡,从不后退一步。
直到一次,小兵眼疾手快的用自己的身体帮将军挡下了一支淬了毒的暗箭……
李二蛋在营帐里昏睡了三天,醒来时,将军还坐在他床边,笑着告诉他,这一战他们大获全胜!
从那以后,将军便格外照顾李二蛋,直接将他调到身边做了亲兵,时间久了,将军更加喜欢这个热血少年,十几岁的少年稚气未脱,却一身铁骨满腔热忱,眼中全是对光明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曾几何时,将军也是如此这般一个眼中带光的少年,可惜被时间一点点磨平了棱角。
将军每次看到活力十足的李二蛋便会想起年少的自己,年轻就是好啊!
“二蛋,你可识字?”将军处理完军务,便会同李二蛋聊聊天。
“识得的!我娘送我读过私塾。”李二蛋回道。
将军一喜,挥手召他上前:“我这有几本兵书,你抽时间读读,若是有不懂的,晚间可以来问我,去找胡军师也行!”
李二蛋接过兵书,不情不愿的点点头,他最讨厌读书了。
可李二蛋到底是脑袋瓜子灵活,研读了兵书之后觉得受益匪浅,竟渐渐沉浸了进去,把将军军帐里的书读了个精光。
将军也有意栽培他,处理军务时便常常询问他的意见,与他共同探讨,李二蛋也总能说出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
一次军中大摆庆功酒,酒过三巡,众人都有些醉醺醺的,将军揽着李二蛋的肩膀:“你小子救过我的命,我心里早已把你当亲弟弟看待,只是你这名字也太过粗俗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古长清,要不你就改名叫李三清吧!以后我给人家介绍我弟弟的时候,也好张嘴,哈哈哈!”
李二蛋扶着将军,心中有些感动:“谢将军赐名,三清一定不负将军期望!”
战场风沙日夜弥漫,军中谁人不知大将军有个情同手足的兄弟叫李三清,至于李二狗这个名字,也渐渐被漫天风沙掩埋,渐渐淡出人们的脑海。
几年时光倏忽而过,失地被一点点收复,他们被誉为战无不胜的军队,光他们的名号就能吓跑一大帮的乌合之众。
终于,在一场边关大捷之后,他们彻底将对面国家的人打服了,收了对面呈上的投降书,京城传来圣旨犒赏三军,并传大将军回京受赏。
李三清一身亮眼甲胄,坐在将军下首端着碗大口喝着烈酒,明明是随意慵懒的姿势却透着霸气。
从军八九年,他早已脱胎换骨,曾经的李二狗有多弱小,现在的李三清就有多强大。
受兵书史记滋养神识,受战场鲜血洗礼体魄,谁还记得以前那个无名小卒李二狗,众人只识不败战神李三清!
大将军整顿军队,打点好一切,带着一队人马策马扬鞭飞驰出军营,他们要回京复命了!
军师留在营中,李三清作为将军的副将随着将军一同回京,将军说要带他去见见世面,还要去陛下面前为他求一个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