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瞥了卤蛋一眼,没吱声。
一如前世一样,他当龙套的事情,早就在同学亲朋之间传开了。
没办法,地方小,认识的人里还偏又出了个有明星梦的,这自然是被人当西洋镜一样的看。
每次聚会,这些人都拿出谈一谈,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笑料吧。
卤蛋好像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有些尴尬的道。
“李哥,你别多心啊,虽然你这几年没演出什么名堂,但是我真没别的意思……”
你是真会聊天啊!
这么缺心眼的人不多见,他已经想起了旁边这人是谁。
李明阳一脑门子黑线:“没多心,别人不了解你周威,我还不知道吗?”
周威,以前在甜城六中的校友。
看着像个混混儿、憨憨,实则家底殷实,在回龙镇是数一数二的富足人家。
他没记错的话,周威家里有沙厂、砖厂各一家,还有两家可再生资源回收厂。
在这一亩三分地,混的是风生水起。
有这样的老爹撑着,他上学自然不用心,成天惹是生非。
有一次被一群人堵在后校门狂揍,正巧李明阳路过,冲上去三拳两脚的救下。
事后周威见他这么猛,又是同乡,当即就要拉着拜把子,两人一来二去的就混熟了。
当然,直到李明阳辍学,也没有答应他拜把子的事,太尬了。
对于这件事,周威一直引以为憾。
“呵呵,李哥你懂我就好。”
好在周威也不是真的傻X,出社会多年,多少也学会些察言观色。
他转移话题道:“李哥,你知道不,昨儿又有电视台的人,去你们村做采访了。”
“你从哪听说的?”
“不是听说的,那几个记者就是我送的!听说还是蓉都来的呐,专门给武侯做纪录片。”
说道这里,周威明显有些羡慕。
“诸葛武侯啊,你们村为他守孝千年,现在是真出名了,连省城的人都听说了。”
李明阳没在意,近两年去采访的人多了去了。
“这名声有什么用,出名之前,咱们村的人上街(gai)就被嫌弃,如今有名了,依然被嫌弃。”
周威纠正道:
“以前可能是,但是现在肯定是嫉妒更多。这两年事情越传越开,咱们市里、县里,上上下下谁不羡慕啊。提起你们李家村的人,那都是竖大拇指呐。”
李明阳摇摇头,他们村的人武侯余荫没享受到,白眼倒是遭受了不少。
李家村与其他“湖广填蜀”迁来的村子不同,他们是真正的蜀中遗民。
村里修有李氏祠堂,里面除了供奉历代先人的牌位外,牌位正后方还供着一尊手持羽扇的塑像。
正是诸葛孔明,蜀汉武侯!
一千八百多年前,武侯灵柩归蜀,蜀人大悲。
家家门挂白绫,户户哀伤,无论男女老幼,皆头缠白布,披麻戴孝。
这一戴,就是千多年。
时至今日,李家村家家户户依然如此。
李明阳犹记得,年幼时和父母外出上街,乡人看到他们头缠白布,纷纷嫌弃避让。
因为在大部分人的习俗里,往往只有家人离世才会如此,而常年累月的戴着,自然被视作不详。
所以一部分李家村人,出村以后就会取下头巾,免得被当做异类。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追寻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李家村为武侯守孝千年的事迹,就是绝好的宣传榜样。
不管是市里还是县里,对这事儿都是积极推动。
原本偏僻的李家村也因此有了几分薄名,头缠白布也成了他们村的标志,只是依然难改遭人白眼的命运。
正如周威说的,过去是真的嫌弃,但是如今的嫌弃,却是因为妒忌。
都是一个镇的人,凭什么你们出门就被人高看一眼,我们就是陪衬。
还天天裹着个白布,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哪里的,臭显摆什么啊!?
当然,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原本镇里通往李家村的泥巴路,现在修成了水泥路,道也宽了不少,村里人进出倒是方便了很多。
李明阳胡思乱想之际,身旁忽然响起一阵铃声。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绵绵的青山脚